央行、證監會等四部門約談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等人

(原標題:四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有關人員)

今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相關閱讀:

馬雲炮轟銀行是"當鋪思維",有沒有道理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馬雲在外灘金融論壇上發言

就在螞蟻集團在上海確定IPO定價的第二天,10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在大會主題演講中直言,金融的本質信用管理,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

“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馬雲這一句話一下將整個傳統金融行業置於了對立面。

從餘額寶開始,再到花唄、借唄、相互寶等產品的相繼推出,馬雲一直走在金融創新的潮頭浪尖。他曾自嘲爲中國金融業的“攪局者”。時過境遷,螞蟻集團上市在即,馬雲的這一番慷慨陳詞,被不少人視爲是新金融對舊金融的“喊話”,引發輿論的熱切關注。在峰會中也引發了一番“針尖對麥芒”的迴應。

新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在馬雲的眼中,今天的金融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爲了解決工業化而設置的全面的金融體系。而評價未來的金融體系唯一的標準應該是是否普惠、包容、綠色、可持續,背後的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今天能夠擔當起巨大責任。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則強調,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依靠信用、使用槓桿的金融本質,在提升服務效率、增強金融可及性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金融安全的挑戰。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亦指出,金融科技本質上是一種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活動。無論叫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始終不能忘記金融屬性,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尚福林說,前段時間的網絡借貸、虛擬貨幣交易等活動,很多是披上了“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亂象,要堅決加以整治。

此外,尚福林認爲,加快金融科技監管步伐也必不可少。數字信息傳播速度快、關聯廣、影響大,依靠現場檢查或者非現場監管報表人工分析研判的傳統風險防範模式越來越難以應對。

關於金融科技的監管,他還提出了四點針對性建議:一是完善監管框架。密切監測基於科技創新的業務模式變化,建立規範化的監管規則標準。二是創新技術手段。從十多年前的“1104”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到前些年EAST檢查分析系統,技術手段雖有提升,但監管的自動化、實時化水平仍需不斷提高。三是加強人員培訓。確保監管人員知識技能,足以應對新技術。四是加強協調合作。由於數據的跨境流動,需要監管部門更廣泛的開展合作,包括與其他公共服務部門,不同金融業態監管部門之間,不同國家間協調合作。

巴塞爾協議限制了創新?

馬雲“炮轟”的對象並不僅限於國內的金融體系,監管全球銀行業的巴塞爾協議被馬雲嘲諷“老年人俱樂部”。

在馬雲看來,“巴塞爾協議比較象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正是巴塞爾協議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金融數字化方面

鄒加怡在當日的演講中卻強調說,面對疫情衝擊,《巴賽爾協議III》實施期限適度放寬,各國金融監管容忍度適當提高,對維護金融穩定和推動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鄒加怡還提醒稱,要建立、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金融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爲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亦在峰會上提到,中國的整個數字經濟發展到今天,整個數字產業化走得比較快,在金融科技領域能夠產生像螞蟻集團這樣的機構,跟整個監管上包容審慎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陳文輝在講話中透露,社保基金是螞蟻集團投資者,第一輪已經重倉了螞蟻集團,現在也非常積極參與IPO,等待配售份額公佈。

陳文輝肯定說,整個的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下半場,而在下半場當中,金融產業的數字化擔負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搞得好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再次騰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如果中間出一些岔子,也會帶來一些風險。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

馬雲表示,他一直強調互聯網金融必須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豐富的數據;二是基於大數據的風控技術;三是基於大數據信用體系。用這三個標準衡量,就會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爲P2P把整個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創新給否定了。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則在峰會上非常明確地表示,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該納入監管,不管“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還是“數字金融”、“智能金融”,本質還是金融,同類業務適用同等監管的一致性原則。

馬雲還將矛頭指向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比作是辦公室理論:“專家學者是不一樣的,專家是幹出來的,乾得很厲害,但不一定會總結,很多學者是不具體幹,但是能從別人的實踐中形成理論。只有專家和學者結合起來,只有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去創新解決今天和明天的問題。我們需要來自實踐的理論,不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P2P很多,就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正確理解P2P給我們的巨大教訓,不是否定互聯網技術,更不要再重複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李東榮則表示,隨着數字金融蓬勃興起,原來現有的存量治理規則的適用性下降,增量治理規則的需求上升。監管、行業自律、規則標準的供給不夠,認識不夠並且研究不夠。

李東榮指出,在中國,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和有關行業自律組織,以業務規範、信息披露、資金存管、數據治理、技術應用安全等爲重點,也在加快建設涵蓋監管規定的行業標準,制定規則等戰略的多層次治理規則體系。這一治理規則體系有很強烈的共性需求,爲數字金融下一步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馬雲呼籲監管給金融創新更多空間:“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而李東榮卻直言,在擁抱創新的過程中,如何在促進創新發展,同時又把握好風險的同時,還需要樹立恰當的正確理念: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該納入監管,不管你叫“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還是“數字金融”、“智能金融”,它們的本質還是金融,所以這條原則必須貫穿始終;充分肯定科技重要性的同時,要避免走入“技術萬能論”的誤區,並由此忽略對人的管理。技術的背後,不管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或者是科技手段如何應用,駕馭人的管理不可能因爲這些東西將它取消掉,怎樣將它結合好是個問題。

相關閱讀:

“今天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馬雲吐槽背後的現實困境怎麼破?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段煉 孫志成

10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金融的本質是信用,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發展。今天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但是僅靠資產抵押的機制會走向極端,有些企業要把資產全抵押出去,壓力巨大。

他認爲,抵押的當鋪思想難以支持未來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須以大數據爲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讓信用等於財富。

事實上,缺少抵質押物是諸多小微企業長久以來面臨融資困境的關鍵所在,尤其在今年疫情衝擊下的特殊時期裡,這一“瓶頸”更加凸顯。在此背景下,監管有意引導金融機構採取合適方式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支持,而這也使得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更爲迫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採訪時表示,信用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有利於消除金融機構與企業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匹配度。未來需要花大力氣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包括打通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通道、提升社會信用體系數字化水平、完善信用監管懲戒機制等方面。

惠小微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加大

一直以來,抵質押物匱乏都是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攔路虎”,因此創新方式、提高信用貸款發放也成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切口。今年受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保障力度,更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基礎。

今年6月份,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五部門印發《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確人民銀行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使用4000億元再貸款專用額度,購買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新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40%,以促進銀行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支持更多小微企業獲得免抵押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持。

上述通知同時強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注重審覈第一還款來源,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豐富信用貸款產品體系,確保2020年普惠小微信用貸款佔比明顯提高。獲得支持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投放增長目標,將政策紅利讓利於小微企業,降低信用貸款發放利率。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三季度例會也再次明確,要切實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發放比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20金融街論壇上透露,截至8月末,銀行已累計對157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本金和81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利息實施了延期,共涉及3.7萬億元到期貸款本息;3月至8月,銀行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超過3000萬筆,共計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億元。

完善信用體系以提升金融供給匹配度

雖然小微企業獲得的信用貸款支持在不斷加碼,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仍然是資質優良、抵質押物充足的企業會受到銀行更多的青睞。

記者在走訪多家銀行發現,不少銀行在對接小微企業時也提到企業質量問題。即大家都想找優質資源,尋找優質企業,中小銀行要與大行競爭不得不尋找更多出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金融的本質的確是信用,但中國目前信用建設確實也有一些缺陷,體系尚不完善,因此銀行不得不用抵押或者質押來彌補信用缺陷。銀行的屬性決定了其就是要控制風險,這和風投或者金融科技有所不同,也正因爲如此,我們需要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

某大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坦言,銀行本身是風險厭惡型的,在授信過程中肯定還是希望有比較充足的抵押。儘管銀行目前在推進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發放,但這其中也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需要從企業的歷史經營情況、工商繳稅數據、行業所處地位等多個維度去綜合判斷企業的還款能力以及放貸的額度。

圖片來源:

攝圖網(圖文無關)

另有大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其所在銀行也在推廣信用貸款的產品,但是符合資質的企業其實並不多。“有些缺錢的企業剛剛起步,除非有政府機關等擔保,不然銀行很難純信用放款幾百萬。而且不同於抵押貸款額度高,我們現在純信用企業貸款最高只有200萬。”

範若瀅告訴記者,傳統的金融供給與大量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並不匹配。一方面,商業銀行以抵押爲主的信貸模式,導致門檻過高,大量小微企業缺乏相應的固定資產,較難獲取所需金融資源;另一方面,小微企業融資往往具有短、頻、快的特點,傳統信貸模式在靈活性、創新性等方面存在短板。在此背景下,“信用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有利於消除金融機構與企業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匹配度。”

在盤和林看來,金融的信用體系建設,有賴於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把信用問題完全歸咎於銀行,是值得商榷的,因爲銀行也是市場主體。實際上,近年來整體上我們的信用建設從無到有,已經有了不少改進,包括老賴進入黑名單等,銀行也在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改善信息不對稱,各方面都在逐步完善中。

範若瀅表示,未來需要花大力氣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第一,打通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通道,推動稅務、司法、金融等多方機構信息的綜合,擴大社會信用體系的覆蓋範圍;第二,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探索線上線下信息平臺的共同發展,提升社會信用體系數字化水平;第三,引導、鼓勵企業積極反饋相關信息,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願註冊機制,完善信用監管、懲戒機制。

記者|李玉雯 編輯|段煉 孫志成 王嘉琦

校對|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