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約談部分“交易激進”機構震動市場,本輪債牛誰是主力?國有大行受到“關注”最多

財聯社12月18日訊(記者 樑柯志)據金融時報報道,18日上午,央行約談了本輪債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包括部分銀行、券商、保險資管、理財子公司、基金、信託等等,提出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爲零容忍等要求。

受消息影響,上午開盤債券期貨迅速下跌,而現券收益率則應聲上漲。

12月18日,一位匿名的資管機構人士對財聯社表示,央行上午約談對象主要是在京的機構,其他城市機構進京參會的極少,包括上海這類資管機構集中的城市。

對於參會的機構,有市場人士稱,本輪約談機構當中,銀行機構尤其大行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最多,被認爲是本輪債牛的主力。

依據國海證券固收分析師靳毅18日發佈報告,最近兩週債市交易數據顯示,10年期國債主力買入機構由基金轉向銀行,30年期國債的主力買入機構則是基金和保險。

12月18日,北京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郵儲銀行等大行資金充裕,債券的持有規模一直都比較大。且近期發行的地方債等偏長久期,大行從自身情況和政策要求的角度都是購買主力。

本輪債牛:基金領銜,大行接力

在12月2日本輪債市啓動之時,某大型券商固收分析師就對財聯社透露,從數據上觀察,本輪債市的活躍主要是基金和保險資金購買追貨所致。

兩週後,市場主力發生微妙變化。在18日上午發佈的報告中,國海證券固收分析師靳毅表示,近兩週機構行爲表現顯示,基金和保險配置動力很強,持倉久期明顯拉長,但近日對10年期國債開始有賣出止盈的動作,接力的銀行尤其是大行,開始回補長債的倉位。

具體來看,近兩週大行整體增配了5-7年、7-10年利率債,且規模不低,是成交主力之一,整體持倉久期有所增加。

靳毅認爲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於補充8月賣債的久期缺口,另一方面,明年監管可能限制大行的買債行爲,使其更多聚焦於貸款業務,促使大行提前加大配置規模。

華源證券固收分析師廖志明認爲,四大行債券投資節奏與政府債券發行節奏相關。2024年8、9月份及四季度政府債券淨髮行大幅放量,四大行債券投資增速明顯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近兩月持續在賣出債券止盈的城農商的中小銀行,上週也開始回補長債倉位,尤其是在週三債市一度出現回調時。不過對20-30Y國債仍然保持淨賣出,有主動控制久期的動作。

淨買入數據顯示,大行在12月7日、12月14日兩週的購買均在500億左右,而中小銀行則結束了連續六週負數的情況,在12月14日當週淨買入大約在400億規模。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18日上午央行約談要求提到“近期已經嚴厲查處了一批涉嫌出借賬戶、擾亂市場價格、利益輸送、內控缺失等違規行爲的機構,同時正在全面摸排違規行爲線索,後續將保持常態化的執法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爲零容忍”。

半個月透支明年全年紅利

信達證券分析師李一爽發佈11月債市分析報告表示,11月交易型機構對於債券的需求明顯上升,其中廣義基金增持債券的規模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全面增持利率債、信用債以及同業存單,券商大幅增持國債與地方債。

但銀行對債券的減持規模達到2022年8月以來最高,李一爽認爲這受到了買斷式逆回購規模大幅擡升的影響。

但是到了12月初,畫風突然逆轉,銀行再次成爲買債主力之一。

在對明年債市展望,華源證券固收分析師廖志明用“如履薄冰”爲題,在他看來,12月以來的債市收益率快速下降,導致銀行自營面臨收益倒掛問題,搶跑行情可能大幅透支了2025年債市行情空間。同時,收益倒掛可能倒逼銀行減少債券投資,降低債券投資增速。

未來三五年,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將逐年下行,支撐債市繼續走牛。下一步,利率債取決於銀行自營,超長債看險資,信用債的信用利差主要看非銀特別是銀行理財。

不過,廖志明提醒,貨幣政策變化有時很快,往往相機抉擇。當前,債市普遍預期經濟增長低迷及2025年將大降息,但這種預期不一定對,經濟走勢可能好於債市的預期。

具體來看,因銀行淨息差收窄及儲蓄養老等約束,疊加預測2025年中國經濟略微企穩,預計2025年降息幅度低於2024年。而且,隨着增量政策落地生效,經濟企穩的可能性上升,需要降低對2025年債市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