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瘋搶國債是在“唱空”?央行賣出國債正推進落地

央行賣出國債正推進落地。

7月1日,央行宣佈將於近期面向部分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並在7月5日確認已與幾家主要金融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並將視市場情況持續借入並賣出國債。

第一財經從權威專家處採訪獲悉,央行公告借入國債並賣出,是保匯率、穩預期的體現。國債買賣是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利率調控機制作用。

當前,美國降息時間表還有不確定性,資本市場表現仍然較好,大量美元迴流美國,美元較爲強勢。亞洲各國都在打一場看不見的匯率保衛戰,防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再現。

業內專家表示,國債收益率是資產定價之錨,會直接影響銀行利率;國債價格過高,意味着收益率太低,未來利率就不可能提高。但從長期看,人民幣的利率不會一直往下走。機構瘋搶國債,等於預期以後利率越來越低,說不定像日本那樣進入長期低利率時代,基本上就是在唱空人民幣,也是在做空中國經濟,加大了資金流出壓力。

自4月份開始,央行就多次勸告不要炒國債。“此次公告又表明會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市場,國債價格會降。國債市場存在價格下降預期,未來運行就會更平穩。”上述業內專家說。

央行行長潘功勝近期在陸家嘴論壇上發表了對未來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的觀點,核心是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

專家認爲,未來央行更多是以調控短端利率爲主,逐步理順由短及長的傳導關係,通過短期政策利率引導長期市場利率,從而形成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將二級市場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對於更好地實現價格調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買賣國債定位是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絕不是要搞量化寬鬆。

通常來說,發達經濟體搞量化寬鬆(QE),是其央行在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用盡的情況下,被迫大規模購買國債投放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增長。

央行此前多次公開發聲,我國目前貨幣政策仍有充足空間,財政狀況健康可持續,並不需要實施QE,央行國債買賣操作的定位是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工具。

央行一直表示買賣國債操作是雙向的,既有買、也有賣。對此,上述央行有關人士表示,開展國債賣出操作有利於平衡好供需的時間錯位問題。

業內人士分析,短期央行對國債買賣的探索可能以賣出操作爲主,這與近期不斷走低的國債收益率有關,央行有可能通過借入國債,然後再在二級市場賣出,以達到維持正常收益率曲線的目的。這種操作實際上釋放除了存量長債,短期內會形成相對更多的供給,對二級市場債券供給有實實在在的影響;可視爲未來供給的提前釋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上反映的長期國債發行偏慢問題。

另有專家表示,維護債市平穩運行需要多管齊下,發揮政策合力,平衡好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提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加強投資者教育,落實好監管制度等都是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