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ChatGPT寫文章 葉丙成:手寫技能恐退化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說,新科技要在教育上被廣爲使用,不是短時間可達成。(鄧博仁攝)
AI(人工智慧)狂潮來襲,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表示,學校老師教導學生用ChatGPT寫文章,可能會使他們手寫技能退化,臺灣社會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了嗎?他認爲AI影響孩子未來,但要社會有共識在教育上廣爲使用,不是半年或一年可達成,可能要三年或五年。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今主辦「適性教育論壇-生成式AI對教與學的影響」,理事長王立升說,生成式AI蓬勃發展,已有許多老師及學生用於資料彙整、報告撰寫及程式設計上,可以讓學習更爲適性。南韓將於2025年推出AI數位教科書,我國很快也會跟進,老師、學生及家長都有必要儘快瞭解這個教與學的趨勢。
葉丙成應邀致詞時表示,以前美國推動翻轉教室概念,是由老師提供一些影片讓學生看,然後再進行討論,這在美國一些學校推動時效果不錯。因此他在2014年起也在臺灣宣導翻轉教室的教學方法,不過後來卡住了,因爲老師擔心用這種新教學法,若學生的考試成績下降,將被家長投訴。
葉丙成說,當ChatGPT生成式AI出現時,雖然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在用,但學生長期用生成式AI寫文章,雖能做出更好的東西,但可能造成手寫技能退化,這樣大家能否接受?他認爲,社會要有共識讓新科技在教育上廣泛使用,可能要花3年或5年的時間。
清大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道維指出,ChatGPT提的是虛擬知識,是跨領域的橋樑,有真正志趣的學習者才能善用虛擬知識,並做好虛實整合。他表示,有超過8成的學生在使用AI虛擬助教後,贊成值得繼續使用。
臺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說,生成式AI對招生的影響主要是在特殊選才及申請入學的申請資料上,有人擔心會有學生利用生成式AI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影響升學的公平性。
爲解決這個問題,陳林祈說,臺大請審查委員填寫問卷,有7成委員同意書審資料的真實性,也有一些委員認爲幾乎難以辨認出是由學生自行撰寫或者是代撰。爲求審慎,臺大請各學系強化申請入學口試、筆試及實作展演等審查,務必依照評量尺規審查,並應留存原始書審資料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