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業速度有快有慢,規定時間內完不成咋辦?
4月25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佈。關於作業管理,《通知》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
實際上,有的孩子寫作業很快,有的孩子寫得慢,以初中爲例,該如何定義這90分鐘?關於完成作業時間的安排經過怎樣的論證過程?嚴控完成作業時間後,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如何在學生的課業與成績之間達到平衡?
同在25日,在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有記者針對作業管理提出了上述一系列問題。
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作出了迴應。呂玉剛說,作業有很強的育人功能,作業對學生鞏固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客觀地講,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是有差異的,既有學習能力的因素,也有個人學習習慣的因素。此次《通知》提出完成作業的時間要求,既要保障學生能夠完成基本作業,同時又不至於給學生造成過重的負擔,不影響孩子的鍛鍊和睡眠時間,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大家可能注意到,這次文件中有兩個字是‘平均’,學生平均完成作業的時間不是絕對的。有的學生需要多花時間,有的學生可能少花時間,這是有差異的。”呂玉剛說,作業設計也是非常核心的問題。《通知》明確要求提高作業的設計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重複的、機械性的作業。
“首先,要求學生能夠完成基礎性作業。我們鼓勵學校探索一套科學的、完善的、基礎性的作業,充分發揮基礎性作業的診斷功能。”呂玉剛強調,對完成基礎性作業仍有困難的學生,老師要加強指導幫扶,幫助學生分析原因,鞏固知識,提高作業完成質量。
與此同時,呂玉剛提出,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適當佈置拓展性作業,照顧到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這也是一種因材施教。“《通知》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怎麼辦,對學習有餘力的怎麼辦,都兼顧到了。處理好這些關係,既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既定作業,又要保證學生的學業質量,實現作業和學習成績、學習質量相統一。”呂玉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