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臺灣經濟發展 朱雲鵬、洪奇昌這樣看
《中國時報》、《旺報》主辦的「2024選後臺灣新局兩岸關係座談會」14日上午在臺北舉行。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右二)、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右四)。(藍孝威攝)
民進黨持續贏得執政權後,未來臺灣經濟將如何發展?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表示,這取決於臺灣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從現在起到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將是過渡期,臺灣投資人或續往海外投資,臺灣經濟偏冷恐將持續一段時間。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則樂觀認爲,對臺灣經濟不須太悲觀,呼籲兩岸應儘速建立一點五軌和二軌的對話管道。
《中國時報》、《旺報》主辦的「2024選後臺灣新局兩岸關係座談會」14日上午在臺北舉行,邀集臺灣、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學者,共同探討未來4年在賴清德政府主政下,臺灣的政治、經濟、兩岸關係等各領域將如何發展。
朱雲鵬表示,臺灣經濟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很大,取決於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中美關係沒有定調,兩岸關係就無法定調」,而臺灣經濟好壞有2個關鍵:出口和投資。出口不好,投資就不會好,內需雖然重要,但比起出口只是零頭,是小數點後面的數字。
朱雲鵬以統計數字爲例,臺灣去年經濟成長1.4%,出口總量連10黑,投資連三季負成長,甚至達2位數。出口不好的原因和兩岸關係有關,臺灣很多東西不能賣給大陸,例如受到美國限制,臺積電不能把高端晶片賣到大陸。
朱雲鵬表示,資本對風險最敏感,相信沒有人敢去烏克蘭、以色列這些危險的地方投資,「如果美中兩大政權有巨大沖突,夾在中間的臺灣會好過嗎?」加上臺灣的國會,有8席是關鍵少數,推動法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資本不會拿自己的錢開玩笑,從現在開始到11月美國大選前,企業會往海外投資」,朱雲鵬評估,在此過渡期,臺灣經濟將偏向寒冷,至少要等11月中美戰略形勢明朗之後,才能看清檯灣下一階段的經濟走勢。
洪奇昌則認爲,對臺灣的產業和經濟發展,「不必然要感到悲觀,不需要太憂慮。畢竟大陸說過ECFA得來不易,是兩岸關係的壓艙石」,而且去年4325億美元的對外出口額創史上第三高,臺商返臺投資超過2.13兆新臺幣,出口呈現外溫內熱,影響臺灣下一階段的經濟動能。
在美中戰略架構下,兩岸關係如何做到維持和平與現況?洪奇昌指出,習近平與賴清德的任期完全重疊8年,習近平2022-2032年、賴清德2024-2032年。他建議,賴清德應儘速向對岸表達善意,同時遞出一定程度的橄欖枝,呼籲兩岸在一點五軌、二軌儘速恢復對話,避免兩岸社會因民心分歧,出現政治形勢誤判。
洪奇昌呼籲,兩岸應儘量和緩對抗的氛圍,臺灣可以探索有無可能,透過相關的利益團體、國際智庫,協助兩岸建立起對話平臺,尋求可相互妥協的政治立場,讓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成爲兩岸互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