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代替重建 保存古廟歷史
嘉義縣東石鄉港口宮年久失修,如石雕、交趾陶、壁畫等受損甚爲嚴重。(張毓翎攝)
嘉義縣東石鄉港口宮的修復問題討論多年都未獲共識,廟方透過擲筊獲得媽祖同意,展開整修工程,讓一開始就支持整修的信徒直呼「媽祖果然靈驗」,因爲廟宇不僅是民衆心靈的寄託,更蘊藏重要文化資產,廟內一磚一瓦都是先民對媽祖的崇高敬意,不能隨意想拆就拆,期待港口宮整修後,能重現昔日的古貌。
不少信徒表示,他們不希望廟方因輿論壓力,拆舊廟、蓋新廟,這次交付神明決定,處理較妥當,隨着時代變遷,許多廟宇古蹟漸漸消失,裡面的一磚一瓦、一樑一柱,都能見證先人爲了廟宇所付出的心血,此外,重建後還可能改變原先的地理環境優勢,若是能保留廟宇的歷史價值,也爲後代子孫保存在地文化的瑰寶。
距離港口宮不到2公里的慶福宮,4年前整修時,成功保存已故彩繪大師潘麗水及徒弟蔡龍進的作品。廟方說,當時準備整修屋頂,聘請雲林縣一對父子幫忙修繕,他們一看到彩繪的門神及壁畫,判斷極有可能是潘麗水和蔡龍進作品,廟方特邀蔡南下鑑定,當時他一來「嚇一跳」,說年輕時被師傅在這說他畫工不好,故長大後常憶起這間廟。
廟方表示,廟宇於1970年重建時,請潘和蔡彩繪門神及橫樑的壁畫,後來一直未整修過,上面佈滿煙燻痕跡,藉蔡特別來訪,邀請他回廟彩繪出當年的色彩,也讓大師作品可讓更多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