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圖測控客戶供應商雙集中,與關聯方利益衝突風險備受問詢
文:權衡財經iqhcj研究員 王心怡
編:許輝
2024年11月22日提交註冊的中科星圖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圖測控)擬在北交所上市,保薦機構爲中信建投證券。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2,750.00萬股(含本數,不含超額配售選擇權)。此次擬使用募集資金1.9億元,用於商業航天測控服務中心及站網建設(一期)項目、基於AI的新一代洞察者軟件平臺研製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4500萬元)。
空天院爲實控人,公司再度提示與關聯方利益衝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波動較大,第四季度收入佔比高;研發費用率低於可比同行均值;客戶、供應商集中度均較高,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及合理性進行問詢;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週轉率下降,存貨週轉率持續下降。
空天院爲實控人,公司再度提示與關聯方利益衝突
2016年12月,四方股份、羅永紅、王金林共同出資設立星圖測控有限,其中,四方股份出資1,200萬元(對應持有星圖測控有限60%股權);羅永紅出資400萬元(對應持有星圖測控有限20%股權);王金林出資400萬元(對應持有星圖測控有限20%股權)。羅永紅、王金林於測控有限設立時所持有的全部股權分別係爲牛威和吳功友代持。
公司2020年9月被收購後,2020年10月公司名稱變更爲“中科星圖(西安)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多名董事、高管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處兼職,如胡煜兼任中科星圖金能(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盛剛任兼任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科技促進發展處主管等。
公司於2023年2月28日在股轉系統掛牌並公開轉讓,並於2023年6月調至創新層。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2家分公司,2家全資子公司,2家參股公司。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中科星圖持有公司3825萬股,持股比例爲46.36%,公司董事會的9名董事中,有超過半數由中科星圖提名,並經公司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因此,中科星圖爲公司的控股股東。中科星圖爲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根據中科星圖公開披露的相關公告文件,中科星圖的實際控制人爲中國科學院空天院。因此,中國科學院空天院可通過中科星圖實際控制星圖測控,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一點,在註冊環節,證監會進一步問詢:請發行人說明加強內控,防範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利益衝突的相關措施。請保薦機構補充覈查並發表明確意見。星圖測控也再度提示,如果未來公司未能嚴格履行關聯交易決策、審批程序,則可能存在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利益衝突的風險。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波動較大,第四季度收入佔比高
星圖測控是圍繞航天器在軌管理與服務,專業從事航天測控管理、航天數字仿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2024年1-6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042億元、1.415億元、2.29億元和8135.97萬元,2022年和2023年營收分別增長35.8%和61.84%;各期淨利潤分別爲3485.05萬元、5074.87萬元、6262.79萬元和2595.82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源於政府補助。報告期各期,公司非經常性損益淨額分別爲545.60元、2042.59萬元、1182.55萬元、1351.61萬元,佔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爲0.0016%、40.25%、18.88%、52.07%。
權衡財經iqhcj注意到,報告期各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4,052.23萬元、-605.19萬元、1,484.50萬元、-3,364.12萬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波動較大,與公司淨利潤存在一定差異。
報告期內,公司收入構成包括技術開發與服務、軟件銷售、測控地面系統建設及系統集成,其中技術開發與服務爲主要收入來源,報告期內其收入佔比分別爲87.59%、87.54%、74.42%、88.93%。
公司在航天測控管理、航天數字仿真等主營業務領域實現了技術開發與服務、軟件銷售、測控地面系統建設、系統集成等產品或服務的業務收入,其中技術開發與服務佔比較高。2023年,公司開展測控地面系統建設業務,根據用戶測控需求,提供地面站設計與建設、測控中心設計與建設等服務,獲得銷售收入,使得公司2023年的營業收入出現了新的增長點。
星圖測控目前的終端用戶主要集中在特種領域、民用航天、商業航天等領域,終端需求與特種領域預算支出規模、國家研發投入的關聯性大。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前三季度收入佔全年收入比重較小,第四季度收入佔全年收入比重較大。2021年-2023年,公司當年第四季度收入佔當年收入的比例分別爲69.24%、57.73%和47.08%。
報告期內,公司綜合銷售毛利率分別爲55.20%、56.92%、52.16%和53.18%。與可比公司平均值相比,公司從相近拉開差距,達6-7個點之多。
研發費用率低於可比同行均值
報告期內,星圖測控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期間費用總額分別爲2,198.37萬元、4,344.82萬元、5,464.85萬元、2,655.8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21.09%、30.71%、23.86%、32.64%。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1,515.72萬元、2,188.06萬元、2,781.79萬元、1,279.49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4.54%、15.47%、12.15%和15.73%。
2021年和2022年,星圖測控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相近。公司緊抓航天大時代的發展契機,積極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在向行業平均水平靠攏,體現了公司在所屬細分領域的技術實力。2023年和2024年1-6月,由於華如科技營業收入出現下滑,導致華如科技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出現較大幅度增加,使得公司2023年和2024年1-6月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平均水平出現了一定差距。
星圖測控研發費用主要爲人員費用、折舊和攤銷費用、技術服務費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21年-2024年1-6月,技術服務費分別爲788.13萬元、410.63萬元、1168.40萬元和468.25萬元,佔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爲47.83%、18.73%、42.00%和36.6%。
此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星圖測控已在航天領域擁有32項已授權發明專利及189項已登記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其中,32項發明專利中,3項於2021年獲得,5項爲2022年獲得,剩餘19項均爲2023年獲得,5項爲2024年獲得。
客戶、供應商集中度均較高,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及合理性進行問詢
2021年-2024年1-6月,星圖測控向合併口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分別爲6,529.15萬元、7,271.87萬元、8,627.82萬元、3,783.01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62.64%、51.40%、37.67%、46.50%,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較高。
2021年和2022年,中科星圖及其關聯方均爲公司第一大客戶,2023年爲公司第三大客戶。報告期內,公司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爲3,818.89萬元、2,610.07萬元、2,626.89萬元、663.04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36.64%、18.45%、11.47%、8.15%,報告期初公司關聯銷售金額和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大,但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2021年-2024年1-6月,公司向合併口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分別爲3,288.16萬元、2,622.13萬元、3,860.16萬元、1,276.61萬元,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爲69.31%、38.58%、32.93%、34.29%,佔比較高。
報告期內,星圖測控向關聯方採購商品、接受關聯方勞務涉及金額合計分別爲831.79萬元、797.58萬元、257.36萬元和19.82萬元。
證監會曾對公司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及合理性進行問詢,要求公司,說明2020年9月被中科星圖收購後經營業績和關聯交易大幅上升的原因,結合前期訂單儲備情況以及收購後訂單獲取來源、技術積累及突破情況、訂單毛利率水平變動情況,說明是否存在配合虛增收入的情況。
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週轉率下降,存貨週轉率持續下降
報告期各期末,星圖測控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爲5,914.05萬元、1.137億元、1.635億元、2.1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56.74%、80.39%、71.38%、258.18%,佔各期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爲43.93%、51.26%、43.18%、54.16%,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期後回款金額比例爲12.87%。
2021年-2024年1-6月,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率分別爲2.38、1.38、1.39、0.39,應收賬款的週轉率下降。隨着公司業務發展,應收賬款餘額將可能繼續增加。若公司採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客戶信用發生變化,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風險將會提高,同時應收賬款週轉率下降會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從而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報告期內發行人共向關聯方銷售項目27個,其中21(18+3)個項目累計回款比例超過70%,項目數量、收入佔比分別爲77.78%、83.09%,表明絕大部分項目累計回款比例較高。此外,累計回款比例低於70%的項目共6個。
報告期各期末,星圖測控的存貨主要由庫存商品、合同履約成本組成,各期期末賬面價值分別爲179.06萬元、1,336.08萬元、3,503.15萬元、3,913.93萬元,佔各期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爲1.33%、6.02%、9.25%、10.09%。各期公司存貨週轉率分別爲20.20次、8.04次、4.53次和1.03次。
註冊制下,IPO企業更應該注重信披質量,其經營指標能否滿足上市要求,後續的可持續經營狀況,行文有限,權衡財經iqhcj無法一一指明,本文行文均來自信源,也僅爲權衡財經iqhcj提醒利益相關方投資者更應關注的企業風險所在,不作全面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