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附中學生髮現小天體獲命名「燭龍」
中央大學主導的國際「泛星計劃」,發現比海王星還遠的小行星,是全球首次由高中生髮現海王星外的太陽系星體。(中央大學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5年前參與發現小行星的興大學生團隊。(校方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臺中市興大附中學生參加中央大學主導「泛星計劃」,5年前分析相關影像、搜尋未知天體,果然發現一顆比海王星遙遠的小行星,是全球首次由高中生所發現、海王星外的太陽系天體,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討論、並開放學生投票,該星體確定命名爲「燭龍」。
小行星的發現要回溯到2014年,興大附中指出,當年發現的學生薛竹珺、紀政傑、林筠皓及謝昕?、何艾玲等人都即將大學畢業,他們利用軟體找出移動天體的方式,從中發現這顆大小約200公里、與太陽距離約爲地球距太陽56倍的半人馬小行星,其遊走於內、外太陽系間,以距離來說比海王星、甚至冥王星還遠,初估繞行太陽一圈需420年。
學生們發現星體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先暫時以編號稱謂,經多年軌道驗證、討論命名規則後,決定交由發現者命名,學生們就此展開討論、提出幾個名字,由興大附中學生於2017年9月票選,國際天文學聯盟近日確定接受學生投票得出的天體名爲「燭龍」。
爲何取名爲「燭龍」?校方說,燭龍是《山海經》中敘述的「紅色妖神」,其爲人面、蛇身,且張閉眼間就控制了日夜、吸吐氣則控制冬夏,它發出的火焰更照明九幽重暗。
其實,在當初命名時,包括「鳳凰」、「媽祖」、「彌勒佛」等神話故事中的神祉或人物,都曾被學生熱烈討論,最後由「燭龍」脫穎而出。目前就讀臺大地質系、曾參與發現行星的何艾玲說,至今忘不了在螢幕上尋找移動星點的辛苦,很高興貢獻了這個發現,未來希望再續小行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