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象的流金歲月

新象臺灣引進許多國際知名錶演節目,圖爲日本「鬼太鼓」。(新象提供)

臺灣藝術經紀先驅──1978年由許博允樊曼儂夫婦成立的「新象藝術公司」,是臺灣一塊閃亮的文化招牌,許博允和樊曼儂,本身都是藝術家,許博允擅長作曲,樊曼儂是許常惠的學生,她的長笛,在音樂圈內是出名的好手。

許博允來自世家,從小耳濡目染,讓他熱愛藝術,進而他有了推廣藝術之念,他將「藝術」譬喻爲「美食」,一旦我們吃到了好東西,也希望別人也能吃到。他開始接觸藝術行政,也希望有個功能化、效率化的行政機構──我想,這就是他夢中的「新象」吧!

「新象」終於能成立,當然更重要的是幕後有一位重要推手──樊曼儂,她成長在一個以西方文化爲尊的社會,但她一直記得許常惠老師對她說過的話:「找尋自己的聲音」,她要把沒落的傳統找回來。西方有200年的莫札特貝多芬……自己5000年的承傳反被淡忘了。

就是這種胸懷,讓她決定要和許博允好好經營「新象」,因爲,對她來說,「辦活動好像已成爲一種使命和責任了」。

他們夫妻兩人爲推動臺灣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幾乎傾家蕩產!

新象成立的時候,正是七○年代末,八○年代初,作家林清玄正在《時報週刊》擔任藝文版主編,他在一篇〈山頂上的小白屋〉回憶「新象」的文章中說:「……竟然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本土藝術萌芽生髮,朱銘陳達洪通雲門蘭陵民歌,還有楊麗花歌仔戲,和播個不停的廖添丁……」

林清玄說:「許博允與一般藝文人士最不同的是,他既鍾情於本土,又醉心於國際;他喜歡傳統,又熱情現代……」許博允要辦一份《新象藝訊》,拉林清玄義務幫忙,有時還向他借錢……但林清玄仍然認爲,和許博允一起共事,他看到了許博允的天真、浪漫以及爲理想獻身的熱情。

林清玄說:「新象是臺灣藝術史上最閃亮的勳章,最堅實的里程碑!」

30個年頭,新象在總計超過9000場次的藝術活動中,包括與上百個國家的來往,參與藝術家逾2萬人,觀衆人數超過800萬人……自1980年第一屆「新象國際藝術節」……觀衆永遠忘不了的還有1982年,「新象」將白先勇小說遊園驚夢〉改編爲舞臺劇,由中國時報聯合報大報共同支持,創造了不可能的合作,連白先勇自己都說:「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了」,而《遊園驚夢》的演員:盧燕胡錦歸亞蕾錢璐曹健崔福生……一個個都使出了渾身解數……。1986年,新象又製作了一出夢幻大戲,由胡金銓導演的舞臺劇《蝴蝶夢》,奚淞編劇,白先勇監製,胡錦、張復建主演,當時胡金銓還找來大導演王童負責服裝設計……

1997年,新象更舉辦二王一後的「跨世紀之音」,且在中正紀念堂廣場直播……2008年,更邀來大陸影后劉曉慶跨海來臺主演白先勇的小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同年七月,「新象」又引介俄國的斯拉法小丑劇團在國家劇院演出《下雪了》……作家,也是畫家的奚淞,回想起無數的觀劇體驗,他說:「新象三十年(1978~2008),是我們共同的流金歲月。」

(本文摘自《回到八○年代》,爾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