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新向陽扮孃家 助新住民融合
臺南市新向陽協會的新住民和新二代穿着特色服裝表演舞蹈,展現多元魅力。(臺南市新向陽協會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臺南市新向陽協會今年在後壁區成立新據點「越家莊」,讓民衆體驗穿着越南的傳統服飾。(臺南市新向陽協會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新向陽協會新據點「越家莊」,設在古色古香的古厝內,民衆可以來這裡品嚐越南美食。(臺南市新向陽協會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新向陽協會新據點「越家莊」,設在古色古香的古厝內,民衆可以來這裡品嚐越南美食。(臺南市新向陽協會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臺南市後壁區長李至彬。(張毓翎攝)
動員令─臺南市後壁區
新住民女性嫁到臺灣,除了克服思鄉之情,還需面對在臺灣生活的各種挑戰,近年政府推動新南向新住民文化融合,臺南有一羣越南女孩,爲創造更多新住民姐妹與社區連結機會,成立「臺南市新向陽協會」,爭取經費在農村社區分享母國文化飲食,今年更在後壁區成立交流據點「越家莊」,讓民衆品嚐越南美食、體驗越南傳統服飾,盼讓臺越文化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帶領新住民迎向陽光力量前進」是新向陽協會的服務宗旨,2019年創會以來,幫助許多新住民家庭適應環境生活、促進新住民家庭女性及新二代成長,目前成員共45人,除了來自越南,還有印尼等國家的新住民。
鼓勵姐妹唸書 培訓練膽
新向陽協會創會理事長潘羽姍說,協會成立之初跌跌撞撞,尤其她的文書、行政較弱,常被主管機關退件,且跟人有關的事更需要時間磨合、協調,不過,她自認適應力很強、絕不輕言放棄,經一步步修正,終於逐漸上手。
潘羽姍還提到,協會姐妹們大多沒有上臺講話的經驗,因此每次出去辦活動,都會盡量讓每個人拿麥克風發言,至少可以從自我介紹開始訓練膽量。她也鼓勵姐妹們參加培訓課,很多人如今已從平凡的婦女,變成教新住民語的老師,她目前在空中大學當講師,也勉勵姐妹們到空大唸書、不斷學習。
陪伴逆境重生 改善家計
新向陽協會除幫助新住民姐妹找回自信心,也陪伴她們從逆境中重新站起。1名過去在乳牛場工作的新住民媽媽,某日凌晨上班途中發生嚴重車禍,對方肇事逃逸,等她醒來時已被送到醫院,不僅肩胛骨斷裂還有其他外傷,無法再做粗重的工作,但仍得扛起家庭經濟支柱的責任。
後來,這名新住民媽媽去學美甲,習得一技之長,新向陽協會也協助她申請移民署補助計劃,減輕成本負擔順利開店,現在客源穩定,解決家計問題。另有1名貧困的新住民媽媽因不諳法令,逾期居留10多年,也在協會奔走下取得證件,得以在臺灣合法生活。
新向陽協會現任理事長阮氏映月憶起第一次接觸協會時,只是來參加一場走秀活動,但感覺在這裡能認識很多同鄉姐妹,當場加入會員;幾年下來,她很喜歡跟着協會到每個社區一起學習,發掘各社區在地特色和人情,和姐妹一起開心互動,讓她變得更有自信,有時看到生活上有困難的姐妹,也會一起幫忙解決,助人讓她很快樂。
古厝新據點 濃濃家鄉味
經過5年多發展,愈來愈上軌道的新向陽協會今年擴大服務範圍,在後壁區長短樹社區開辦第2個據點「越家莊」,新據點設在古色古香的古厝,一旁還有院子,屋內、外擺設各式越南裝飾品和花草造景,鄰近後壁菁寮老街和長短樹公園等景點,比起在柳營區篤農社區的第1個服務據點,新據點更有濃濃家鄉味。
體驗越南文化 遊客不斷
潘羽姍說,新據點取名「越家莊」,就是想營造一個越南家鄉的感覺,所以刻意尋覓老房子,3年多籌備期間遇到很多挫折,曾有屋主原答應出租,卻在面談時因對新住民有刻板觀念而變卦,最後經由住在長短樹社區附近的1名協會姐妹牽線,以及當地鄉親相挺,終於底定「越家莊」落腳處。
潘羽姍說,越家莊成立後,已吸引不少學校、團體遊客參訪,許多人全家大小一起來體驗包春捲、穿越南傳統服飾拍照,協會未來會積極與不同單位合作開課、辦活動,期待它能成爲交流學習、體驗越南文化的示範場域。
動員令─臺南市後壁區
● 人口數:21,361人(至2024年10月底)
● 土地面積:72平方公里
● 古地名:侯伯寮、後壁寮
● 後壁區長李至彬的一句話:
臺南市新向陽協會長期致力於促進臺灣與東南亞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位於後壁長短樹社區的越家莊,作爲一個專門的越南文化交流據點,未來將提供多元課程與體驗,涵蓋越南的文化、美食、語言和服裝等各個面向,讓更多鄉親瞭解越南的風土人情。
● 知名人物:黃昆虎(總統府資政)、黃昆濱(紀錄片《無米樂》主角)、謝龍波(柔道界大老)、林國信(臺大醫院前院長)、李連春(前臺灣省糧食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