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迴歸」害臺灣陷入困境!《彭博》:政府難制定有效防疫政策

臺灣最近接受採檢的人數劇增,採檢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檢驗通報出現大塞車。(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葉睿涵/編譯

臺灣本土新冠新增確診已連續12天超過百例,一直關注臺灣疫情的《彭博社》,最近再推出報導「9天的新冠檢測等待,讓臺灣陷入困境」指出,臺灣本土疫情炸開,短時間大量冒出的採檢個案讓採檢能量不足、檢驗通報大塞車,而這種情況將讓政府在應對疫情時,面臨巨大挑戰

據《彭博社》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數據顯示,臺灣在過去2周接受新冠檢測的人數大幅增加,僧多粥少的情況讓當局不堪重負,也有不少採檢個案被積壓,甚至還有疑似感染者在進行採檢後,竟需等待9日才得知確診結果,還導致政府在首次公佈當日疫情與最終結果之間出現延遲。

▲臺灣政府決定採用「校正迴歸」的方法,希望能保持數據準確性。(圖/記者陳凱力翻攝)

臺灣政府決定,他們將根據採檢日,而非確診日,來作爲每日疫情增長的基準,這也導致了每日的數據出現滾動式修正的「校正迴歸」現象。《彭博社》認爲,儘管政府此舉的目的,是希望儘可能保持數據的準確性,但這不止讓官員們難以掌握病例曲線的發展情況,也無法得知當前的防疫措施是否有效,這將使政府在制定有效政策上,變得更加困難。

報導指出,目前正與疫情進行鬥爭的臺灣,過去「防疫模範生」的地位已岌岌可危,這也突顯出臺灣在經歷了過去數個月以來,相對正常的狀況後,在應對突發疫情方面的準備,不如亞洲其他一些地方。當局在過去幾周已加強新冠防疫措施,除了將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外,也實行了軟性封鎖,關閉學校健身房酒吧場所

▲臺灣全國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臺北市街頭人潮銳減,也導致不少店家生意受創。(圖/記者李毓康攝)

《彭博社》在另一篇報導中,以「激升的疫情可能迫使臺灣祭出經濟刺激方案爲題,描述了臺灣在進入三級警戒後的民生與經濟。報導指出,許多店家與服務業在被迫歇業的情況下,恐怕難以爲繼,而收入減少的受薪階層,生活也受到影響。

政府最近正在積極制定最新的紓困方案,希望將紓困總預算提升至新臺幣6300億元,以協助人民度過難關。臺新投顧經濟學家喬慕恩告訴《彭博社》,大部分的企業並未準備足夠的現金流,因此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容易讓企業主陷入財務困境,進而波及員工,因此政府應從這方面着手,會比被動待業者來申請紓困有效。

▲彭博社認爲,若臺灣持續受新冠所苦,經濟勢必將受到衝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喬慕恩也認爲,如果三級警戒持續到7月的話,那麼政府應加強經濟刺激的力道,以確保企業得以持續運營、受薪階層能獲得基本生活費用的保障。臺新目前已將臺灣今年的GDP成長率預測,下修至3.5%到4.0%,而元大投顧也預估,臺灣的警戒如果再次升級,那第2季的GDP年增率有可能會降至零成長。

★《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閒聊學單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