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林棟哲、莊圖南的收音機生意,究竟掙了多少錢?

《小巷人家》中,林棟哲、莊圖南、向鵬飛三兄弟聯手,利用暑假兩個月時間,倒賣收音機、手錶、T恤衫等等,收益驚人。

莊圖南之所以將收音機爲主要的交易商品,主要是三點原因:

一是收音機在江蘇的鄉鎮農村地區普及率不高,有廣大的尚未開發的市場;

二是國家價格調整,物價上漲,引發全國性的搶購潮;

三是國家已允許流通轉讓國庫券,但市場剛放開,僅在少數幾個大城市中試點運行,鄉鎮或農村都還沒有設立試點銀行,無法實現轉讓或交易國庫券。

以上三點原因,又看到林棟哲售賣塑料袋、向鵬飛倒賣生活物資賺取的不菲收益,促使莊圖南決定大膽一搏,在鄉鎮賣收音機收國庫券。

我們來算算他們在暑假期間賣收音機、收國庫券的生意,究竟掙了多少錢?

先來看他們的投入:

1、莊圖南從父母手裡要了5000塊,以及妹妹莊筱婷售賣塑料袋賺來的1000塊,合計6000塊;

2、向鵬飛跑運輸、倒賣物資積蓄的6000塊;

3、林棟哲從父母手裡要了20000塊;

4、林棟哲福建晉江的叔叔、姑姑又給他湊了30000塊,這部分資金算作他表哥阿達的入股。

投入總資金62000元,林棟哲二姑父給他們四人明確了佔股比:林棟哲和阿達各佔40%,向鵬飛和莊圖南各佔10%。

再來看看他們的收益:

收音機出廠價320元,加上運輸費、過路費、油費、住宿伙食費,定價400元。碰上價格改革,市場定價,售價上下浮動,曾經定價560元。還有從福建晉江帶過來的時裝、旅遊鞋、磁帶等等緊俏商品。

最大的收益,就是回收國庫券和用國庫券抵價購買收音機等商品,1元國庫券抵7毛錢,利潤高達43%。

如果62000元純投入回收國庫券,按銀行等價兌換,一次來回就是88571元,收益就是26571元。

一次暑假來回四次,從62000元、88571元、126657元、181119元、259000元,翻了兩番啊!

以國庫券收益測算利潤:

運輸費、過路費、油費、住宿伙食費按15%損耗計算,259000*15%=38850(元)。

利潤:259000(總收入)-38850(損耗)-62000(成本)=158150(元)。

按照四人的佔股比分配利潤:1、林棟哲40%,63260元;2、阿達40%,63260元;3、莊圖南10%,15815元;4、向鵬飛10%,15815元。

這部分收益還未計算國庫券兌換的溢價部分,以及價格闖關期間物價上漲的增值收益部分。

難怪林棟哲一次性給父母匯了6萬,自己還有2萬多;莊圖南還了父母5000元,另外給了5000元,自己還有5000多。

我們來看看原著中,林棟哲售賣收音機的收入:

原著中,林棟哲成功考上上海交大化學系後,帶着莊筱婷批發塑料袋到市場上售賣,賺了幾千塊錢。

之後,他向父母借了2萬元,加上福建晉江叔叔、姑父給他湊的3萬元,拉着莊圖南和向鵬飛兩人,在二姑父的幫助下,批發了一批當地生產的收音機運到上海鄉鎮的集市上去賣。

僅僅五天時間就賣出120臺,收入現金5000多元和66000元面值的國庫券。國庫券按照1:1.04的比例兌換了68640元現金,手上現金就有74000多元了。

接下來的一個半月時間,三次南下進貨,還購進了一些旅遊鞋和電子錶,將本金5萬變成了14萬。

賺到錢後,扣除5萬的投入本金和1萬的損耗成本,剩下的8萬利潤,按照約定莊圖南和向鵬飛各分了2萬,林棟哲分得4萬。

他們又把這些錢全部投到了向鵬飛的私營貨運公司裡,轉化成了股份。

真是三歲看老,年幼的林棟哲,就到處收集廢書本、廢紙殼、廢牙膏皮去賣錢;考上交大又去推銷塑料袋,倒賣錄音機。

憑着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寶潔,成爲上海區重點客戶經理,還在上海浦東全款購置了房產,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

歡迎轉發、收藏、點贊、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

若您有不同觀點,我們一起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