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沒車棚,電動車淋着雨充電提心吊膽怎麼解?
連日來降雨頻繁,居民的電動車充電安全再次引發關注。近年來,爲解決電動車充電難題,很多小區因地制宜新增了充電樁等集中充電設施,極大方便了居民。然而有居民反映,在增設充電樁的同時,有的小區對車棚建設重視不足,充電樁沒有遮擋,車主只能露天充電。下雨時露天充電是否安全?車棚能否配建齊全?記者爲此展開調查。
一問
僅靠充電樁防雨設計能保障安全嗎
“小區沒有建設車棚,每逢下雨,電動車充電時只能淋雨,讓人提心吊膽。”入汛以來,多個小區的居民反映,作爲電動車充電配套設施的車棚不足,急盼能夠補足短板。
8月3日,記者首先來到通州區朗芳園五區探訪。從西門進入,一處電動車車棚赫然出現在眼前,不僅車輛停放秩序良好,車棚裡還設置了一排充電樁,不少電動車正在有序充電。
然而,當記者來到7號樓前發現,這裡雖然也有電動車充電樁,但是並沒有配建車棚,一排充電插孔都是露天的。走近發現,這些插孔並非完全“裸奔”,每個插孔的上方及兩側都設置了塑料防雨帽檐。
掃碼進羣看看鄰居都團什麼?
在小區6號樓前的充電樁,同樣沒有設置車棚,這裡的充電插孔有一層透明塑料防護外殼,平時處於閉合狀態,只有充電時纔會被打開。
記者又先後走訪了朗芳園六區、七區,發現小區充電樁配比率比較高,基本每棟單元樓前都有,但是車棚的配置情況參差不齊。
採訪的過程中突降大雨,記者冒雨對各單元樓前的露天充電樁進行查看發現,由於插孔都有相應的遮擋物,幾乎沒有潲雨的情況。但此時很多電動車正在充電,充電器和充電線直接裸露在外,還是被雨淋了個透。
由於降雨突然,很多居民沒意識到車還在露天充電,記者在多處露天充電樁前觀察多時,也沒有看到有車主前來做遮雨處理。
“有時候夜裡突然下雨,根本來不及處理,電動車和充電器都裸露着,還連着電,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有危險?”一位居民說,雖然充電樁上面安裝了防雨帽檐,但如果趕上雨勢較大,再加上有風,還是讓人擔心雨水會灌進來,滲進插孔裡。“既然社區有足夠的空間安裝充電樁,最好也能夠在此基礎上加裝車棚,以免露天充電發生意外。”
在朝陽區幸福二村39號樓的西北側,也有一處露天充電樁。8月4日,記者探訪時發現,這處充電樁是小區唯一的電動車充電設施,位於一個封閉且獨立的電動車停放場地,雖然空間足夠大,但沒有配建專門的車棚,外圍是一圈欄杆和鐵網,進出還需要通過一道門禁。儘管充電插孔也設置了塑料遮雨帽檐,不少居民還是擔心雨天充電不安全,生怕發生漏電、短路等情況。
此外,東城區新景家園西區10號樓北側的露天充電樁也受到居民詬病。8月5日,記者探訪時發現,這處充電樁利用率非常高,傍晚時分停滿了正在充電的電動車。不過,由於沒有車棚,充電樁緊靠綠化帶,又和居民樓之間距離非常近,有居民擔心,一旦雨天露天充電引發意外,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條件允許,希望能夠儘快修建車棚。”
二問
小區能否爲露天充電樁配建車棚
爲露天充電樁配建車棚,是否存在可行性?記者調查發現,小區空間、居民意見及資金等,都是影響加裝車棚的重要因素。
針對朗芳園小區缺少車棚的問題,屬地臨河裡街道表示,小區共有29組充電樁,其中12組無車棚,如果要新建需要經過區規自分局審批。此外,新建車棚不可佔用消防通道、公共綠地,且需經三分之二居民同意後方可建設,而該小區目前不滿足以上條件,暫時無法建設充電樁車棚。
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是屬地街道在推進車棚加裝事宜,社區方面尚未廣泛徵集居民意見。一旦屬地同意加裝,社區和物業將會充分徵集居民意見,就能不能裝、怎麼裝等具體細節和居民商量着來。
對於幸福二村39號樓和新景家園西區10號樓旁的充電樁能否增設遮雨棚,屬地也表示,公共用地屬於小區業主共有,需要經過三分之二業主同意方可推進,目前正在徵求居民意見,以便進一步協調推進相關事宜。
記者進一步採訪梳理還發現,有的小區在接到居民訴求後,其實考慮過爲充電樁安裝車棚,但部分居民擔心可能影響自家採光或者通行而表示反對,工作人員只能作罷,至於後續能否安裝,還需進一步勘察現場條件,研判可行方案;有的小區無法安裝車棚則是由於物業公司出於加裝成本考量,或是因爲產權關係複雜,有關各方難以就資金問題達成一致。
根據北京市城管委2022年發佈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指引》,在居住區內利用公共空間建設充電設施及配套電動自行車車棚,有利於提升居民舒適度和便利度,按照設備管理,免予辦理規劃審批手續,“無車棚的可通過公示等方式徵求居民意見後利用公共區域選址建設”。
記者採訪了多個社區、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新建車棚能否成行,關鍵在於有沒有事前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如若只安裝充電樁,事先沒有徵求居民意見配建車棚,等到居民需求強烈時,只能進行事後補救,重新徵求居民意見。因此,最好在加裝充電樁之初,就充分考慮配建車棚事宜。
三問
雨天露天充電究竟是否安全
既然不少小區因爲各種因素,目前暫未加裝遮雨棚,那麼雨天充電是否安全呢?
在多個露天充電樁旁邊,商家都張貼着“雨天禁止在室外充電”的顯著提示標語。
記者就此諮詢了多個商家,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充電樁在出廠時都有合格證書,符合國家標準,其外殼具有設計專利,下方有排水孔,設備插口的蓋板也具有防護功能,並且上市前經過嚴格的惡劣天氣測試。因此,即便遭遇雨雪天氣,充電樁在不使用的情況下並不存在安全隱患。
不過,由於有些小區沒有遮雨棚,在雨雪天氣下充電,充電器和充電線通常裸露在外,安全隱患較大,因此不建議露天充電。
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商家往往只負責建設充電樁和日常維護,加裝遮雨棚事宜應由屬地具體負責。“我們也建議社區完善相關遮雨設施,即便沒有遮雨棚,雨天充電也應用雨衣等做好遮擋。”
記者瞭解到,作爲北京地方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運營管理服務規範》,已於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要求“交流充電樁未設置在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的應具備遮雨措施,設置在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內的可充分利用場所的遮雨措施”“應定期開展專項安全檢查,確認防雨設施齊全”。
記者手記
補足配套設施 保障充電安全
有充電樁卻沒有車棚,導致電動車雨天充電頻頻被淋,不僅帶來諸多不便,安全隱患還日益凸顯,此類問題越來越受到市民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兩輪電動車的保有量已高達4.2億輛。龐大數字背後,如何保障電動車充電安全,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各個社區輾轉騰挪,“見縫插針”,內部挖潛,陸續增設了不少充電樁,旨在從根本上杜絕電動車進樓亂象。這是大勢所趨,更是在細微之處展現了基層爲民服務情懷,值得點贊。
隨着居民越來越習慣戶外充電,對公共充電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車棚配備如何更加齊全,怎樣確保雨雪天氣充電安全,這些也成爲便民工程下一步完善的方向。
從現實來看,在充電樁加裝之初,固然有種種客觀條件限制,但有的小區匆匆上馬,沒能廣泛徵求居民意見,有的小區缺乏科學全面的規劃設計和風險研判,導致在居民使用過程中,各類問題接踵而至。此時再回頭“補課”,必然需要費上一番周折。
然而,爲了生命財產安全,電動車進樓要堅決禁止,居民又有旺盛的充電需求,那麼室外充電的缺口與短板就必須補上。這就需要屬地和小區物業集思廣益,與居民好好商量,耐心又堅定地推進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和完善。
同時,這也給正在考慮加裝充電樁的小區提了個醒,提前做足功課,前期儘量考慮周全,不僅要迅速補足充電設施,車棚等相關配套也應予以充分考慮,將室外充電的風險降到最低,才能以嚴謹負責的姿態面向居民。當然,其中一系列問題與各方利益息息相關,無不需要居民、屬地和相關管理部門協同發力、協商解決。
補足充電配套設施,看似是“小事情”,其實是順民意、貼民情、解民憂的“大工程”。未雨綢繆向前一步,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兼顧便利與安全,才能共同解決電動車的充電痛點。
掃碼進羣看看鄰居都團什麼?
看更多北京新鮮事兒
吃喝玩遍大北京
↑點擊關注兄弟號:家住望京
■說明:本文由家住朝陽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除,封面圖片和內容無關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關注家住朝陽
看朝陽大事小情,搜帝都吃喝玩樂
諮詢客服: jiasupa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