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隱秘佈局AI眼鏡,和歌爾合作,預計明年Q2發佈丨36氪獨家
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勳
「智能涌現」獨家獲悉,小米正計劃推出新一代AI眼鏡,數月前已與歌爾合作,該產品預計於2025年Q2(大概率是4月份的米粉節)發佈。對於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雷軍的預期“在三十萬臺往上”。
知情人士對智能涌現表示,小米AI眼鏡將“全面對標Meta Ray-ban”,搭載AI功能、音頻耳機模塊、攝像頭模塊,並將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發佈。
對此,小米方面暫無回覆。
我們可以斷定,2025年,將成爲AI眼鏡爆發元年。
百度已打響AI眼鏡第一槍。11月12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小度科技CEO李瑩發佈小度AI眼鏡,該產品被百度定義爲“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鏡”,搭載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DuerOS AI操作系統,將在2025年上半年發佈。
不止是百度、小米,「智能涌現」瞭解到,OPPO、vivo、華爲、騰訊、字節近期也都在評估AI眼鏡項目;蘋果也被外媒曝光已組織團隊重點評估AI眼鏡市場。
在AI眼鏡的軟件儲備方面,各家企業過去一年已經提前做了準備。從手機廠商們近來的發佈會來看,基本都重構了操作系統、語音交互範式,從底層打通與多模態模型、AI應用的兼容——而操作系統、大模型、語音交互,正是AI眼鏡上不可或缺的軟件體系。
不過,多位行業人士告訴36氪,前述軟硬件廠商的AI眼鏡項目,“大部分還沒有到立項的階段,但已在密集和供應鏈廠商交流中”、“預計最快也要到25年年底”。
各家廠商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比如,華爲需要找到能用的芯片,字節則需要找到更合適的硬件帶頭人。
軟硬件大廠對AI眼鏡重燃熱情,源於Meta與老牌眼鏡廠商Ray-Ban合作的AI眼鏡爆火——這款產品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全球出貨量超過110萬副,預計今年出貨量達到150-200萬臺,堪稱2024年最炙手可熱AI硬件。
一位行業人士向36氪分析,一方面,Meta Ray-ban的成功,爲行業提供了一條AI落地硬件的全新思路,也驗證了市場需求;另一方面,Meta Ray-ban的AI功能無法進入中國,國內AI眼鏡行業有着一定的市場空缺,“大家都希望成爲中國的Meta Ray-ban”。
不過,在2024年底,大小廠之間,策略也出現了一絲分化。
相比於國內大廠的淡定,近期一衆AI眼鏡創業公司則紛紛調轉槍頭,在小米之前搶發產品之餘,搶先一步佔領與國內外老牌眼鏡/太陽鏡品牌的合作。
比如,近期小米生態鏈企業「蜂巢科技」旗下AI眼鏡品牌“界環”,就先後與寶視達、寶馬眼鏡等眼鏡連鎖合作;AR廠商Rokid、Xreal也傳出不久後將與暴龍眼鏡、Gentle Monster合作;AI眼鏡新秀「閃極」則選擇與香港快時尚眼鏡品牌LOHO合作。
其實,從Meta與Ray-ban的案例裡可以看出,科技品牌與傳統眼鏡廠商的合作,正是一種各取所需的搭配——Meta提供了AI科技的能力,構築了全新的賣點,而Ray-ban則補充了前者所欠缺的部分,包括傳統眼鏡渠道(銷售/驗光)、眼鏡品類的Know-how、以及眼鏡品牌知名度。
一位行業人士向36氪分析,AI眼鏡是一個門檻很低、但天花板很高的行業。要快速做出一款AI眼鏡產品很簡單——“華強北的音頻眼鏡最低20元就能買到”,但要真正讓AI眼鏡always on,並不容易。
“眼鏡重心如何分配更舒適?眼鏡廓形如何更適配中國人的瞳距/臉型/鼻子形狀等等?”種種難關,對於軟硬件廠商來說都是一場全新的大考,需要有大量眼鏡行業的經驗託舉。
不過,一位眼鏡行業人士判斷,2025年,小米和一衆手機廠商的AI眼鏡一出來,“創業公司就很難做了,前有Meta,後有小米在內的手機廠”。
尤其是,在AI眼鏡真正成爲一款獨立產品之前,資源密集的手機廠商們,還牢牢掌握着這一硬件的核心入口,天然的優勢不言而喻。
2025年的“百鏡大戰”即將開始,各家現下已經在爲未來的競爭做準備。但迎接大家的,可能會是一場殘酷的絞殺。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