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製造業大遷徙

減稅和減少對商業行爲干預,創造出當時是新興產業的PC產業,這樣的雷根經濟精神依然是現代各國政府領導人制定經濟政策內涵川普能否再次發揮雷根政策精神,讓美國再次強大,以圍堵政經實力不斷壯大的中國。

【文/魏聖峰

川普以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之姿意外擊敗選前被看好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雖然先前被媒體視爲黑天鵝但川普勝選演說中強調將重新建設美國,提高美國民衆就業率和收入,讓未來的美國更強大。川普在勝選演說中指出要降稅和未來四年內要投入五千億美元的公共建設計劃,讓民衆對未來經濟成長有希望,帶動這輪美股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川普在競選期間所建構對未來美國的經濟建設,不禁令人想起一九八○年代雷根總統所推動的減稅、排除稅負規則漏洞、撤銷對商業行爲的管制措施,使得美國承受一九七○年代通膨率以及八○年代初期的經濟衰退後,經濟從一九八二年開始恢復強勁成長。

一九八三年美國GDP年增率七.八三%,雷根也因爲任內的經濟成長表現優異而連任。從雷根當總統不到兩年內讓美國經濟恢復成長,之後延續三一季GDP擴張,直到一九九○年第四季美國才又出現單季GDP負成長。當時經濟政策所採用的是供給經濟學,因爲這項經濟政策被雷根發揚光大,又被稱爲「雷根經濟學」。

雷根政策帶動產業創新

雷根經濟學在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是政府減少干涉,並減稅和撤銷管制,讓自由市場機制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除了撤銷對商業行爲的管制外,透過減稅讓民衆提高消費能力表面上雖然會減少稅收,實際上卻因爲經濟活動比減稅前更發達,反而讓總稅收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成長。當年這項經濟政策屬於新興學派,一度遭到反對派的抨擊,但事後的實驗結果卻是讓美國經濟茁壯並有能力和當時的蘇聯進行軍備競賽,最後蘇聯因爲軍費支出龐大造成蘇聯在一九九一年正式解體。美國在厚實經濟實力後的茁壯,奠定美國在軍事外交勝利的三贏效果

一九八三年之後的美國經濟成長起飛,帶動當時美元匯率強勢,擴大美國內需經濟成長。也因爲政府減少對產業的干預,使得當時的創新產業蓬勃發展。IBM在一九八一年發明第一臺電腦,微軟也在一九八一年成爲有建制規模的公司英特爾當年發明新的處理器。微軟與英特爾當年都加入IBM體系的電腦創新,奠定一九九四年以後兩者聯手創造出後來全球的PC產業,成爲當時創新產業的代表。PC產業經過蓬勃發展現在已變爲成熟產業,蘋果、微軟、英特爾和IBM至今都還是指標性的大企業,當時雷根政府的政策一直到現在都還影響美國與全球的產業脈動

雷根當上總統前美國就已經和臺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他當政時期對臺灣友好,加強與臺灣的經貿關係,雖然臺灣也必須開放本國市場給美國企業,實際上那段時期美國內需經濟強勁成長,臺灣的出口成爲以美國市場導向。從臺灣的GDP表現來看,從一九八三~九四年期間的臺灣GDP年增率大部分的時間都維持在七%以上的成長,是臺灣經濟高成長起飛的時期。也因爲一九八○年代中期臺灣的出口與美國連動性高,以至於一九九五年以後英特爾和微軟所主導的全球PC產業的發展,臺灣的PC製造商成爲美國PC業者最重要的代工夥伴。當時臺灣一度被美國媒體稱爲「科技島」,這段期臺灣在電子代工產業的發展,造就臺積電、聯電、鴻海、華碩廣達與宏碁等公司成爲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供應鏈。(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1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