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平臺首現減重雙雄爭霸:美團醫藥開鑼,“明星”產品唱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近日,有市場消息指出,諾和諾德的口服司美格魯肽和禮來的替爾泊肽同日在美團全網首發,並認爲這是雙方在銷售端的首次正面對決。
有接近美團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兩個產品的首發也許沒有得到廠家的許可,因爲之前有一款暢銷藥品,就是美團自己首發的,廠家那邊並不知曉。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別聯繫了諾和諾德與禮來的工作人員,諾和諾德方面回覆稱,諾和諾德並未通過任何網絡平臺(包括電商、社交平臺等)銷售司美格魯肽,也並未授權、委託任何第三方在網絡平臺銷售司美格魯肽。禮來方面回覆稱,“替爾泊肽的全網首發是美團醫藥單方面發起的,是他們自己的活動,並不是合作的。”
“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的市場需求量都比較大,美團醫藥開展相關的活動其實是想搶佔一個先機。”藥賦能CEO、資深醫藥從業者邵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超重和肥胖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隨着公衆健康意識的提高,疊加國家相關政策的發佈,如何控制體重成爲不少人關心的話題。近些年,隨着減重藥物的研發,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爲基礎的新型減重藥物不斷問世,臨牀醫生在減重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工具。
GLP-1類藥物正成爲下一個“網紅”產品。從國際市場看,諾和諾德和禮來是GLP-1市場的兩大玩家。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銷售額總計達到1412.13億丹麥克朗(約合205.90億美元);全球首款雙靶點GLP-1類藥物替爾泊肽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也高達110.28億美元。
也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諾和諾德與禮來的競爭愈發激烈,從臨牀試驗到適應症再到產能,二者均存在或直接或間接的較量,銷售渠道也被業內視爲下一個重要的競爭領域。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在快速佈局GLP-1賽道,包括華東醫藥、仁會生物、石藥集團等。
而聚焦肥胖領域,其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摩根士丹利根據市場需求估算,到2030年,肥胖藥物的市場規模預計超過540億美元。處於市場銷售端的美團,開始提前佈局減重市場。
搶佔先機的背後
美團此次聚焦減重領域,其實是受政策和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當前,肥胖已然成爲我國公共衛生難題之一,數據顯示,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超50%,預計2030年將達65.3%。肥胖症不僅本身是一種疾病,而且超重和肥胖症是多種其他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與超過200種疾病相關。
不僅如此,肥胖也可能會對患者的心理和行爲產生一定的影響。近些年來,或是出於對“美”的追求,或是出於其他原因,公衆對肥胖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並嘗試各種方式實現減重。
今年以來,肥胖防治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關注層面,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部門聯合發佈《“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10月,國家衛健委正式印發《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導肥胖症的規範診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這是美團開展此次首發活動的政策背景。而從市場端看,美團開展此次活動,一方面是源於藥物及相關適應症陸續在我國獲批,這是基礎,另一方面則是相關產品突出的市場表現。
2021年4月,降糖版司美格魯肽(諾和泰®)在國內獲批上市,同年6月,司美格魯肽在美國獲批體重管理適應症(境外商品名:Wegovy®)。隨後,司美格魯肽頻頻出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種草”更是讓司美格魯肽一度成爲減重屆的“當紅炸子雞”。此外,有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美國演藝界和體育界至少16位名人承認使用司美格魯肽減肥。
今年1月,口服司美格魯肽(諾和忻®)在我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該產品目前尚未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獲批用於減重。6月,全球首個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諾和盈®)正式在我國獲批上市,並於11月中下旬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出首批處方,研究表明,該產品可以實現平均約17%的體重降幅。
美團此次活動主推的是口服司美格魯肽,同時也將諾和泰®與諾和盈®包含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口服司美格魯肽並未獲批用於減重,但美團在宣傳中對“減重”亦有所提及。在司美格魯肽“針劑”和“口服”對比的“效果”一欄中,美團指出針劑的效果爲“體重平均下降16.8kg,空腹血糖平均下降2-2.5mmol/L”,口服的效果爲“體重平均下降3-3.8kg,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5-2.1mmol/L”。
此外,禮來的替爾泊肽注射液(穆峰達®)今年7月正式在我國獲批,用於在低熱量飲食和增加運動基礎上改善成人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的超重患者長期體重管理。
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總計銷售額達205.90億美元,佔諾和諾德總營收的近七成。其中降糖用口服司美格魯肽收入23.89億美元,同比增長28%;減重用司美格魯肽收入55.90億美元,同比增長76%。而替爾泊肽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爲110.28億美元,用於肥胖治療的Zepbound銷售額達30.18億美元,且處於快速放量階段。
市場競爭激烈
市場又爲何會有聲音將其解讀爲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銷售端的首次交鋒?或與二者一直以來的較量有關。
作爲“減重一哥”的司美格魯肽在衝擊新一代藥王的道路上有諸多障礙,市場最爲關注的則是替爾泊肽這一“後起之秀”。而後者對前者的“圍追堵截”包括臨牀試驗、產能以及適應症等各方面。
今年12月4日,禮來公佈了IIIb期SURMOUNT-5頭對頭的研究結果,在主要終點中,相比與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實現了1.47倍的相對體重減輕。平均而言,替爾泊肽實現減重比例達20.2%,顯著優於司美格魯肽的13.7%。在第72周時,在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的非糖尿病超重成人中,無論在主要終點還是5個關鍵次要終點上,替爾泊肽均實現了全面超越司美格魯肽。
隨着兩家企業產品的上市,並呈快速放量趨勢,產能也成爲二者競爭的關鍵一環。今年初,諾和諾德宣佈計劃收購原屬於Catalent的3家無菌灌裝工廠,以增加司美格魯肽產能;今年6月,諾和諾德宣佈計劃斥資41億美元在美國新建一家工廠,用於生產司美格魯肽減重和糖尿病兩個適應症的藥物以及其他注射藥物。
與此同時,禮來也在擴大其產能,比如今年10月,記者獲悉禮來中國將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用於其蘇州工廠的產能升級,擴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創新藥物的生產規模;本月初,禮來表示將斥資30億美元擴充其新近收購的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工廠規模,擴大糖尿病和肥胖症藥物的生產規模。
此外,司美格魯肽慢性腎衰、代謝性脂肪肝炎、阿爾茲海默症等多個適應症的產品也在被快速推進;替爾泊肽對慢性腎臟病(CKD)和肥胖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MMO)的研究正在進行中,替爾泊肽也於上週在我國申報了第五項上市申請。
而二者的較量,其實也是整個GLP-1賽道激烈競爭的一個縮影。
彭博行業研究醫藥分析師Michael Shah和楊秋辰在《中國肥胖症治療市場》中指出,全球有90多家藥企正在研發減重藥物,至少有120種藥物處於臨牀開發階段,其中約30%爲中資藥企,佔研發管線資產(處於I期或更晚階段)的25%左右,絕大多數是基於GLP-1的治療方案。
光大證券指出,截至2024年10月19日,中國已有20多個GLP-1類創新藥或仿製藥上市,其中獲批肥胖適應症的企業有諾和諾德、禮來、遠大醫藥/華東醫藥、仁會生物。除已獲批GLP-1產品,國內多個企業積極研發GLP-1產品並向肥胖適應症領域佈局,包括樂普藥業、信達生物、先爲達、石藥集團等。
佈局線上渠道
業內關注的,還包括線上渠道爲GLP-1市場所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
“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其實與其他處方藥不太一樣,他們偏向於消費產品,肯定需要選擇互聯網渠道。”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近些年,我國線上購藥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米內網數據顯示,2023年醫藥電商零售規模爲3064億元,線上份額由2019年的15.7%增長爲2023年的33%。而且,互聯網醫療二十多年來跑通的爲數不多的商業模式也是賣藥,B2C模式、O2O模式等也在快速發展。
“即時零售平臺不僅是經營渠道,更是工業品牌構建多元營銷場景、建設品牌心智、拓展下沉市場的新陣地。”美團醫藥健康事業部負責人李曉輝在近期的活動中公開表示。
業內普遍認爲線上渠道是企業不得不佈局的領域。實際上,渠道之戰正逐漸拉開序幕,今年初,禮來在美國推出在線醫療平臺LillyDirect,爲患者提供糖尿病、偏頭痛和肥胖症治療藥物。因此,一些專業人士面對同時出現在線上的兩家企業,便自然地認爲這是二者線上渠道的正面對決。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在司美格魯肽的商品頁面多處提及產品爲處方藥,需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在訂單提交頁面,也給出了“訂單中包含處方藥,提交訂單後請補充處方信息”的提示。
多位臨牀專家此前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作爲一款處方藥,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經過檢查評估制定減重方案,並且遵照醫囑規範用藥。
《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中指出,當超重且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心血管疾病等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無法達到減重目標時,可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減重藥物治療。
有臨牀專家向記者強調,對於體重指數(BMI,即體重÷身高的平方)在24kg/m2以下,也想用減重藥物進一步改善體重的羣體,首先不鼓勵,其次在這樣的體重範圍區間進一步使體重下降,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臨牀獲益,現在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