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膽子大的人已經開始和乾屍date了
或許,你們有博物館恐懼症嗎?
擁擠的博物館可能太喧囂,體驗感不佳,但人數三三兩兩甚至空無一人的博物館卻莫名瘮得慌——
因爲此時的博物館裡,“孤身一人”很有可能成爲僞命題。
尤其是在新疆各地的博物館,一個轉角就可能和一具乾屍面面相覷,那一刻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彷彿是來了一場跨越千年的約會(bushi)。
(溫馨提示:下文有較多幹屍圖片,膽小者勿入。)
你知道哪些文物珍貴到被禁止出國展覽嗎?
提示一下:歷代出土古屍。
去新疆可以不去博物館,可去了博物館就一定得看“國寶”古屍——
因爲得天獨厚的條件,新疆不僅是中國收藏古代乾屍最多,也是出土乾屍年代最久遠的地方。
可以說,新疆的博物館閉館後,看起來空無一人,但實際好像有不少人,彷彿是在鬼屋裡辦展。
庫爾勒的巴州博物館、烏魯木齊的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哈密地區博物館、若羌樓蘭博物館……在新疆叫得上名的這些博物館中,有些館收藏的乾屍多到甚至可以單獨做一個主題陳列。
△來源:微博@Jamela-Y
出土古屍分爲乾屍、溼屍、蠟屍、凍屍、鞣屍等幾種類型,和埃及經過複雜處理的木乃伊不同,新疆出土的乾屍在當地乾燥、無菌、高溫的特殊條件下自然形成,每一具陳列在新疆博物館裡的乾屍,都極大程度保留了生前的外貌特點。
在新疆博物館看乾屍,大多數人是一面好奇,一面害怕,但總有一些“大膽狂徒”,會上前認真端詳乾屍那副萎縮乾癟但五官卻清晰可辨的面龐。
△圖中的唐代男性乾屍被推測有可能是戰死沙場的士兵,體格十分健壯 | 來源:微博@遺產君
樓蘭美女的捲翹睫毛彷彿還在微微顫動;
夭折幼兒的小嘴微張,彷彿下一刻就會發出啼哭;
正值盛年的大唐軍士結實的胸口、手臂透露出可以輕易挽弓碎石的力量……
△3800年前的嬰兒乾屍,藏於新疆巴州博物館
甚至一些乾屍的指甲顏色都不曾斑駁。
包裹乾屍的布料衣物,紋理顏色依然如初,手臂上的刺青更是清晰可辨……這些細節無一不讓人更好奇他們生前的愛好、審美與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經過千年歲月的肌膚,當然無法呈現出活人般的質感,但乾屍的頭髮真的是除了沒有光澤、有些凌亂之外,甚至可能比當代某些社畜還要茂密。
路過這樣的乾屍時,腦洞大的遊客已經因爲TA纖長的手指、秀麗的面容、極具西域風格的裝飾而腦補了十幾集電視劇,耳邊彷彿都聽到了胡笳陣陣、駝鈴聲聲……
博物館外是燦爛的盛夏陽光,博物館裡就是一整個大降溫,有不知事兒的小娃娃和乾屍面面相覷打招呼,甚至還來了句:“感覺和牛肉乾差不多,會不會好吃呀?”
那一刻,從歷史間隙吹來的寒風從後腦勺躥到了小心臟。
△來源:小紅書@magicyw54
在新疆的博物館,陌生的遊客一定會自動抱團,畢竟人多才能壯膽。
有位落單網友曾經有幸在門口等到幾個警察叔叔,一路上就跟着他們參觀乾屍,結果幾位警察叔叔是刑警,從猜測乾屍的死因再探討到屍骸上不同刀具的痕跡……
網友一邊感到更害怕了,一邊又不敢跑。
能讓屍體都保存得這麼自然完美的新疆,那片衆多民族、國家興盛與衰亡過的土地所孕育的博物館當然得有點東西。
颯爽的新疆人,除了在博物館凡爾賽地“秀”藏品外,也玩了點幽默。庫車博物館,他們還展示了各種各樣的“饢”。
原來大列巴是俄羅斯的“饢”,披薩是意大利的饢,漢堡包是美國的“饢”,大肉包兒是天津的“饢”……
△博主吐槽,根據博物館的介紹,麥當勞本質是個饢店 | 來源:小紅書@井越
看得中外遊客是一愣一愣的,有理由懷疑,這是爲了緩解大家看乾屍後的恐怖感,纔出此下策的。
總之,只要遊客去過新疆的博物館,就會更直觀地明白——
新疆的“土特產”除了葡萄乾和哈密瓜,原來還有從沙土中挖出來的乾屍啊。
除了新疆,國內外令人背後一涼的博物館可以說是不要太多。
就以“古屍”爲例,除了新疆這樣自帶時間膠囊屬性的地方之外,也有一些陵墓埋藏着古代貴族在豪華棺槨中用特殊方法保存的屍體,更有死於殘酷的生存環境以及古代特殊的殉葬制度的屍骸。
馬王堆博物館和荊州博物館收藏的知名溼屍——辛追夫人與遂先生,呈現了肌肉柔軟的屍體,但因爲出土後儲存條件變化,雖然五官可辨但確實需要鼓足勇氣纔敢看細節。
有網友曾在西安半坡博物館的坑墓區,被新石器時代墓穴中各種埋葬方式的累累屍骸嚇到中止參觀。
也有些博物館,出於一些因素收藏着人類遺體,或完整,或部分。
泰國的嬰屍博物館,只見大大小小的孩子浸泡在裝滿福爾馬林的玻璃罐裡,有的是連體嬰兒,有的是吸毒孕婦生下的畸形兒,有的是生前患有特殊疾病因而容貌異常的孩子……
隸屬於美國費城醫學院的穆特爾博物館,恐怖到成爲美劇《美國恐怖故事》中恐怖博物館的原型,被稱爲世界上盛放畸形遺體最多的博物館。
這裡收藏了屍體皂化的肥皂夫人、便秘數十年的男子重達45斤的結腸等等,甚至還保存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以及一位患有毛線蟲病的女士皮膚做的書……
博物館所陳列的這些屍體,以及與屍體相關的東西,很容易引導人們思考“死亡”這個課題,以及背後所包含的意義:
這些屍體的主人,曾經也和遊客一樣會呼吸、會微笑、會哭泣,而他們也曾經歷和我們正在經歷的東西——那就是活着。
△阿姆斯特丹的人體博物館展出的人體,堪稱童年噩夢 | 來源:小紅書@海綿芭比
有時,墓室與博物館就是一體兩面。
洛陽古墓博物館,搬遷復原了歷代典型墓葬,設計了獨特的聲控燈,只有遊客走近纔會亮起,走在其間遊客們不斷以低頭彎腰的姿勢走甬道、過墓門、進墓室,沉浸式體驗“盜墓筆記”。
古墓裡,雕刻在門上的婦人側身探頭與遊客兩兩相望,彷彿她是從門後的世界而來,陰間氛圍直接拉滿。
△網友吐槽:扶牆走出洛陽古墓博物館,主要是不斷彎腰低頭累的| 來源:小紅書@Page老韓
西西里勒莫嘉布遣會修士地下墓穴,保存了8000具木乃伊。
所有屍體穿着昂貴的衣服,略顯擁擠地被懸掛在牆壁上,遊客就在他們的低頭注視下前行。
但很多時候,博物館也承載着許多神秘文化,甚至無法用“獵奇”這個詞一以蔽之。
阿姆斯特丹有一個酷刑博物館,小小的博物館內收藏了大量歐洲中世紀的刑具。
國內的建川博物館,有一個展示中國纏足文化的三寸金蓮館,一雙雙華麗精緻的繡鞋,堪堪放得下被扭曲到不足半個手掌長的小腳。
好萊塢的死亡博物館,收集了大量連環殺手的藝術品,讓遊客直面各種謀殺兇器與千奇百怪的死亡方式。
日本東京的目黑寄生蟲館、冰島的丁丁博物館(除了人類的,還收集了非常多動物的陽具)……真的戳中了某些小衆愛好者的興奮點。
△來源:小紅書@雙魚一生之管錐編
目黑寄生蟲館,藍板上是絛蟲,左側是同等長度的編織帶,方便遊客實際體驗。
而有些時候,博物館直接可以把恐怖程度拉滿。
俄羅斯的莫斯科死亡娃娃博物館,暗淡的燈光,表情詭異的各種娃娃,配上時不時小孩咯咯笑的恐怖音效……有理由懷疑,設計者就是衝着嚇人搞的。
△來源:小紅書@夫皁
臺灣台南美術館舉辦過“殭屍展”,清朝殭屍、湘西趕屍……恐怖電影元素一隻手數不過來。
△來源:小紅書@Megan
盤點了這麼多,上流君想說,看過那麼多博物館,還是得說一句,中式恐怖的嚇人程度纔是yyds,一個小細節足以讓人細思極恐。
就這麼說吧,人們做好被嚇到的準備,鼓起勇氣去新疆博物館看乾屍,出了博物館,曬曬太陽後就忘卻了看展時的涼意——
然而,他們卻在興致勃勃參觀成都木偶戲博物館時,被五官刻板、神情呆滯的戲曲木偶嚇個猝不及防,連做三天噩夢。
爲了傳播知識、傳承文明而建的博物館,總與“莊重”、“滄桑”等詞彙關聯起來,然而它們時常也會一本正經地嚇人於無形,這無疑讓人們直面了不同的文化,意識到在此之間的錯綜差異。
或許,博物館是這個世界上最包容的地方了吧。
作者| 持墨
編輯|阿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