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特斯拉和比亞迪似乎出現了

這兩天深入研究了一番人形機器人後,君臨忽然意識到,這個賽道隱然已有了接棒新能源車浪潮,發展成下一個萬億級別大產業的潛力。

不僅賽道商業化接近臨界點,連行業龍頭似乎都冒出來了。

我們知道,新能源車行業是中美競爭格局,美國龍頭是特斯拉,中國龍頭是比亞迪,十幾年來雙雄對峙,各自都收穫了幾百倍的業績和股價增長。

這種長期增長趨勢,一直非常穩定。

新能源車是市場規模非常大的行業,長期增長潛力確定性很高,行業龍頭一旦獲得品牌聲譽和規模優勢,地位也非常穩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早早下注龍頭,在投資上基本就是躺贏。

當然,投資的難點就在於,認知。

在2020年之前的十年中,誰敢篤定地說,新能源車必定會掀翻傳統燃油車?

即使我國政府下了巨大的決心,提供了極高的補貼,也只敢奢望“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佔比達到20%左右”的目標。

但實際上,新興行業的發展一旦邁過了某個拐點,速度是指數級加快的。

到2024年2月,我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達到35%,全年預計超過40%,2025年將達到50%左右。

正是看到了這種確定性的長期趨勢,王傳福在2007年的時候纔敢吹牛說,到2025年,比亞迪要成爲世界第一車企。

當然,由於對行業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十多年前估計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他的話。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能否改變認知偏見,是投資上能否獲得巨大成就的關鍵之一。

關於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其實在去年就逐漸火起來了,但由於商業化進度很慢,以及對技術和市場前景的認知問題,君臨一直看不太清楚。

也就沒有在公衆號上多說。

機器人行業自二戰後興起,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很成熟了。

但至今,能做的也主要是在工業流水線上從事一些重複性動作,比如焊接、搬運、碼垛、噴塗,等等。

它們要麼根據預先編程的指令來工作,要麼增加一些簡單的傳感器,增加一些檢測能力,要麼加上遠程操控能力,由人類來指揮工作。

但本質上,它們都只是在從事一些無意識的工作,跟自動化設備差別不大。

也因此,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被限制住,市場規模跟汽車這種能進入家庭的商品相比,差距極大。

去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熱度逐漸升溫,主要原因是馬斯克開始加速推進人形機器人業務,搞了一個“擎天柱”(Optimus)。

這個擎天柱機器人採用了特斯拉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在行走和環境認知上,確實是有很大進步的。

但君臨認爲還不夠。

擎天柱的智能化程度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一個例子是,2024年1月15日,馬斯克發佈了一段“擎天柱”機器人自己疊襯衫的視頻,結果被網友質疑視頻造假。

馬斯克迴應,擎天柱還不能自主地疊襯衫,但(未來)肯定可以在任意環境下完全自主地做到這一點,但他並未透露“擎天柱”將在何時具備這種能力。

也就是說,這仍然是一個不具備應付複雜世界環境的半智能水平機器人。

如果人形機器人只是提升了行走能力,和根據編程來完成的某些特殊動作能力,那麼終究也只能從事指定的某些工種。

結合其幾十萬元一個的價格,性價比始終是有限的。

這種情況下,其應用場景有限,規模就不可能爆發性增長,沒有規模,價格就降不下來,也就無法進入家庭,市場天花板就很容易摸得到。

顯然,以特斯拉擎天柱的技術水平,還難以打破這個僵局。

不過,最近火起來的一個視頻,讓君臨改變了認知。

視頻地址: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6317141097059229787

這個視頻是在3月13日深夜發佈的,很快就風靡了海外的社交網絡,其炸裂程度不亞於OpenAI在年初發布的文生視頻工具sora。

視頻展示了兩個能力:

第一個是交互對話能力,叫做Figure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完全與人類流暢對話,理解人類的意圖,做出判斷,並解釋自己爲什麼這麼做。

第二個是在理解人的自然語言的基礎上,進行抓取、放置、物品歸類等多樣化的工作。

比如給人類遞蘋果、將黑色塑料袋收拾進框子裡、將杯子和盤子歸置好放在瀝水架上,動作靈巧,流暢度非常高。

智能化程度,更是令人驚歎,可以說是人形機器人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進步。

這個機器人企業Figure,背後的技術團隊主要來自波士頓動力、蘋果、谷歌,大咖雲集。

比如CTO叫Jerry Pratt,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祖師爺級別人物,1998年就開始搞相關行業研究了。

2016年,他發表了一篇關鍵論文,闡述了人形機器人如何利用預期立足點的信息來提高邁步的穩定性,後來波士頓機器人奔跑、跳躍、後空翻的技術能力都是基於他這篇論文的算法來實現的。

當然,即使實現了這種會行走的能力,波士頓機器人依然沒法商業化,賺到錢。

關鍵的轉變在於,前不久,Figure拿到了OpenAI的投資,它的人形機器人得以融入了Chat-GPT的大模型技術,於是智能化能力大幅躍升。

都知道OpenAI的人工智能技術很牛,如今強強聯手:

OpenAI負責提供語言理解、邏輯推理和學習進化能力,結合Figure本身就很強的行走、檢測、精確執行各種自由度動作的能力,一個高度智能化的人形機器人就此誕生了。

Figure宣佈,其目標是訓練一個世界通用模型,能從事多種多樣的工作,最終能夠賣出十億個級別的人形機器人。

Figure並且確認,它已獲得寶馬汽車公司的訂單,邁開商業化的第一步。

根據Figure官網對未來的展望,人形機器人將徹底改變未來的人類生活,從工廠中的工作,到商城、戶外的服務業,到家庭中的清潔、做飯、照顧老人,甚至在其他星球上建立新世界。

當然,眼下Figure的首批應用,仍將是製造業、航運和物流、倉儲和零售等勞動力短缺最嚴重的行業。

可以想象,人形機器人擁有了Chat-GPT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後,可以從事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大幅拓寬,很多非標準化的體力勞動都能做了。

製造業中,有大量的工種,是現階段的工業機器人所無法覆蓋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紡織業、製鞋業、玩具業、傢俱業、電子業,這些勞動密集型行業,至今仍需要大量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工作。

人形機器人進入後,製造業中的工種覆蓋率從10%提升到80%,那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規模增長。

未來進一步進入餐飲業、外賣業、零售業等服務型行業,規模又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最後,隨着B端應用規模的增長,成本大幅下降,價格如果能夠降到10萬元以下,便將邁過大規模進入家庭的門檻,發展成和汽車一樣的萬億級別賽道。

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速度很可能會超過絕大部分人的認知。

如果說,美國人形機器人的龍頭,隨着Figure的誕生,已基本確認。

在中國這邊,人形機器人的龍頭,形成共識恐怕就要難一點了。

老實說,國內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確實要落後美國一些,主要是缺乏跟OpenAI一樣先進的AI企業。

也因此在過去,A股上熱炒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幾乎都是以零部件公司爲主,能否拿到特斯拉擎天柱機器人的訂單爲主要的“炒作標準”。

不過,最近一家港股公司優必選,似乎勢頭也起來了。

優必選之所以引起市場關注,主要是它在2月22日,發佈了一個WalkerS人形機器人,進入蔚來工廠首次工作的視頻。

在視頻中,Walker S於蔚來工廠進行了門鎖質檢(實時圖像採集與傳輸)、3D物體(車輛)精定位(自適應移動產線快速啓停)、安全帶檢測(6D位姿識別)、3D導航與避障(多模態傳感器融合感知)、左右車燈蓋板質檢、車身質檢工位任務、高精度柔順貼車標等。

視頻鏈接: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3496783714493639994

雖然就動作的靈敏度、流暢度上還不如Figure,智能化水平也有限,但畢竟讓市場看到了突破的希望。

優必選的股價,也在短短几天內實現了翻倍、三倍的增長,目前市值1000億元左右,幾乎坐穩了國內人形機器人整機龍頭的寶座。

中國的製造業生態鏈很成熟,硬件製造能力世界第一,在軟件+硬件結合的AI+領域,往往擅長後發追趕,在行業技術成熟後通過性價比+規模化優勢,逐漸趕上海外龍頭的水平。

華爲的手機、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問界的智駕車,我們都能看到這種趨勢。

因此,在前景廣闊的人形機器人賽道上,君臨認爲現在的起點低不是問題,未來只要國內的硬件生態優勢得到保持,爆發性增長是遲早的事情。

這個行業,值得關注起來了。

關於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其它個股,我會在後續文章和私享版中和大家繼續深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