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暗算”沒有“勝算”| 俠客島“三評算法”②
來源:海外網
算法,看不見、摸不着,卻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有人改了句歌詞,很形象:“算法就像空氣,每天形影不離,它悄悄說它‘算’的就是你……”
天天刷手機的你,有沒有被“暗算”過?
細讀“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發佈的《算法專項治理清單指引》,看到最多的關鍵詞是“公開”“展示”“公示”等。可見,劍指“黑箱”,打擊“暗算”,是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黑箱
算法複雜多變,一般用戶不懂其原理,因此有人比喻其設計過程有如一隻黑箱。然而,世上最瞭解你的,可能恰恰就是這隻“黑箱”—— 不論是吃飯打車、休閒娛樂還是購物旅遊,它都在日夜不停地收集你的信息,並給你“畫像”。
“畫像”的目的,大部分情況下是爲了更好地“服務你”,但有時候也會變成“坑你”。
島叔採訪過一位阿姨,孩子在北京上大學,她來看孩子都會入住校旁一家酒店。今年初,她辦了張白金卡,並用手機軟件預訂了一個房間,入住時發現有人預定了同樣房型,價格竟低了近200元。經過比對,兩人在同一手機軟件上看到的價格完全不同!
這就是所謂的“大數據殺熟”。
除了“坑”個人,算法“黑箱作業”還涉及到網絡世界的價值導向問題。
現在網上充斥着各類熱搜榜單。你是否也有過疑惑:明明這個人很普通,卻總能上熱搜?明明這件事很無聊,卻總能高居關注榜榜首?
其背後,很可能是算法“黑箱操作”的結果。
此次專項行動,專門就“熱搜榜單”列出了“算法規則公示”“日誌留存覈驗”“水軍賬號識別”三項具體舉措,就是爲了打破黑箱,加大算法運行的透明度,壓縮“暗算”誤導網友的空間。
繭房
部分網絡平臺秉持“流量至上”的商業邏輯,頻繁藉助“算法”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同質化內容,久而久之,用戶接收信息的範圍就會變窄,渠道也變得單一,從而陷入人們常說的“信息繭房”。
在“信息繭房”問題上,老年羣體是主要受害者之一。
調查顯示,2024年3月,50歲以上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約爲3.2億,每月使用移動互聯網時長超過130小時,次數超過2600次。這意味着“銀髮族”們平均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4小時。與之相伴隨的,是近年來“老人熬夜上網突發腦梗住院”“婆婆追短劇瘋狂充值”等新聞頻頻見諸媒體。
老年人退休後,空閒時間多、獨處時間長,不免感到空虛寂寞,對網絡的依賴性增加。一些手機軟件便趁機利用算法技術,向老年人不停推送感興趣的內容,將其困窘在“信息繭房”中。
困在“信息繭房”裡的老年人,不僅染上了網癮,更給詐騙犯可乘之機——一些軟件平臺利用老年人網絡知識少、防範意識弱等特點,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打着“科普”的幌子,定向推送虛假醫療、用藥信息,不少老年人深陷網絡騙局,損失慘重。
陽光
打破“黑箱”,拆掉“繭房”,一直是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
早在2022年3月,中央網信辦就上線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備案系統”。通過該系統,用戶可以清楚查詢到各備案平臺的算法原理和運行機制、應用場景等信息。
根據當時公開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備案信息,騰訊、百度、抖音、淘寶、美團等各大互聯網平臺共公示了30條備案;算法類別包括個性化推送類、檢索過濾類、排序精選類、調度決策類、生成合成類。其中,個性化推送類佔比最多,共有18個備案。
這次針對算法典型問題的專項行動,更就打擊“暗算”行爲出臺了更多精準有力措施。
比如,規定“平臺應提供興趣標籤查看功能,向用戶展示用於內容推送的個人興趣標籤。”這是將算法機制提供給用戶;
規定“平臺應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這是將是否接受算法服務的選擇權還給用戶。
規定“平臺應向用戶告知用於內容推送的收集處理的個人信息種類,並徵得用戶同意。”這是將保護隱私權的主動權交給用戶。
可以預見,在監管之網日益緊密、執法之拳不斷加力的大形勢下,“暗算”不會有“勝算”。“算法”運營商們與其費盡心思打造“黑箱”,修砌“繭房”,不如建造一座透明向善的“陽光房”。
文/蘆芽兒
編輯/點蒼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