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這裡完成主體施工,全新效果圖展現“東方文化寶庫”魅力!
今年初時,西安碑林博物館發佈的公告表示將縮小博物館對外開放範圍,利用一整年時間進行建設與改造。
而時至當下,一年時間接近尾聲,碑林博物館新館項目進度如何?一年的緊湊工期裡,在城市成熟區域,在文物古蹟旁施工,項目建設又以什麼方式實現瞭如今的速度?
圖片來源:陝建三建
XI'
AN
進入裝飾裝修階段
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預計明年完成
作爲陝西最早創建的博物館,碑林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石、墓誌銘及石刻造像爲主的專題性藝術博物館,被譽爲“東方文化的寶庫”“世界最大的石刻書庫”“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書法藝術的淵藪”等獨樹一幟的中國文化藝術寶庫。
館內石刻文物屬全國之最,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公開信息顯示,碑林博物館館藏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涉及石刻文物面積超過4000㎡。
一方面受制於館區面積狹小,不利於更多文物的對外展示,一方面建成較早使博物館建築本身及服務配套等與近年來新建成博物館差距較大,不利於向遊客提供更好的觀覽服務,碑林博物館擴建緊迫性頗高。
圖片來源:魅力碑林
只是因爲種種原因,項目一直並未落地實施,直至2019年8月,前期徵收工作正式啓動。
而做出原址向北擴建的決定與規劃,也成爲碑林博物館擴建工程的關鍵一步。
根據項目建設信息顯示,改擴建工程總建築面積7.12萬㎡,其中地上2.02萬㎡,地下5.1萬㎡,工程造價13.12億元。擬在原館基礎上擴建北區、東區、西區,並對現有館區改造,同時對室外道路、管網、景觀、綠化、給排水、暖通、電氣、消防等進行總體改造。
北區擬新建一座地上一層、地下二層的新場館,擬設五大專題展覽區;東、西區新建地上二層建築,包括文創開發中心、遊客服務中心和文化交流培訓中心等。
今年則是碑林博物館新館建設全面推進的一年,博物館在運營與建設間作出取捨,選擇半開放低票價運營,加快工程建設的進度。
8月20日,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工程舉辦主體結構封頂儀式,標誌着項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據最新消息,目前項目已經完成主體施工任務,進入裝飾裝修階段。
圖片來源:陝建三建
按照工期安排,預計明年年中全面竣工,屆時新館全貌將揭開面紗,而展陳面積較原來增加三倍,文物展品增至1400餘種,8000餘方碑刻將通過墓誌碑館、石刻藝術館等展館展出,館藏文物將得到更好保護與展示。
擴建後,新館注重體現碑林博物館與西安文廟、明城牆等文脈的整體性,凸顯碑林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同時,擴建展廳可將館藏國寶級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多寶塔感應碑”等反映絲綢之路文化的文物集中展示,爲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發揮更大的作用。
XI'AN
科技助力博物館建設走“新”更走心
從目前工程建設方所發佈的效果圖看,西安碑林博物館未來館區規模和建築外觀將發生巨大變化。
據瞭解,碑林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崔愷院士團隊設計規劃,佈局繼承了碑林自宋代以來“廊廡環繞,碑亭居中”的空間佈局,織補於老城肌理之中,融入“一廟三學”和“一街三巷”的歷史格局。
而博物館的改擴建工程在建築行業內並不多,建築設計和施工工藝又有很多獨特性,以及項目建設緊鄰文物、基坑深等等,其實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精挑用材,最高程度還原建築設計
該項目由內核區、外周區以及地下環廊組成,建築裝配率36%。
正在進行的幕牆和裝飾裝修施工,爲實現項目設計中所要表達的立意與情景,建設用材和施工都十分講究。
圖片來源:陝建三建
館內設計爲清水混凝土裝飾面,其中分爲淺灰色清水混凝土和仿夯土機理清水混凝土,爲了使體量達50128立方米的清水混凝土顏色美觀統一,施工人員在混凝土攪拌站進行了歷時4個月、40餘次混凝土配合比試配,最終才確定氧化鐵黑、氧化鐵紅、氧化鐵黃等的比例。
博物館建築的幕牆施工需要用UHPC掛板裝飾完成,其中最大體量的掛板尺寸達1.4m×5.6m,重達800公斤,遠看像一面巨大的石刻牆,不僅觀感氣派,也讓西安碑林博物館展現出不一樣的面貌。
下沉式環廊則採用深灰色水墨紋理效果的UHPC掛板,表面模擬碑石文字採用隨機排列不統一圖案,與對側仿夯土機理混凝土相呼應,完美呈現了在千年黃土地中開鑿出的青石碑刻文化。
同時,屋面工程也極爲講究,爲了凸顯博物館的時代氣息,項目整體採用銅鋁複合板瓦屋面,碑樓分別採用金屬銅瓦和玻璃幕牆等現代材料作爲屋面材質,屋檐低矮深遠。環繞主體的裙房和東西兩翼的附屬用房,採用金屬瓦屋面,與改擴建後的碑林博物館“外套”和“內搭”的立體渾厚佈局相稱,既突出歷史文化,又融入現代時尚,更好地展示陝西深厚的文化底蘊。
應用智慧監測系統,實現實時安全監控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館採用了地上1層,地下3層局部4層的設計,基坑深度達22米,相比普通住宅6米多的基坑深度,這個項目的基坑深度要深得多。另外,基坑距離西安碑林博物館老館區僅隔幾米距離,基坑是否安全可靠關乎安全施工,也對文物建築安全有直接影響。
因此,項目在基坑開挖之前,就採用了行業內先進的深基坑智慧監測系統,在超過兩萬平方米的作業面周邊預埋管線,佈置了32個監測點,通過傳感器加上無線傳輸模塊和數據分析軟件,24小時不斷監測,工作人員通過手機APP可實時查看。
深基坑監測系統還具有實時預警機制,工作人員事先設置好參數閾值,就可以憑藉系統內置的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實時研判,一旦監測數據超出預警,系統會第一時間向相關人員手機發出警報,協助現場施工人員立即做出部署、指令,爲項目提供安全保障。
188組減隔震構件,最大程度確保文物安全
西安碑林博物館館藏珍品衆多,因此確保館藏文物的絕對安全也是工程項目施工的重中之重,而減隔震綜合技術的應用,最大程度確保了文物的安全。
混凝土結構上安裝一個橘黃色的圓柱形構件,組成隔震支座。當地震發生時,隔震支座可以阻隔能量向上傳遞,給地震能量“打折”,使得建築物以類似“打太極”的形式減少晃動,極大化解輸入房屋上部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從而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失。
隔震支座和建築同壽命,若地震後隔震支座功能減弱,還可以進行更換。
整個項目一共安裝有8種共計188組減隔震構件。它們將整座博物館託舉起來,阻隔了地震波的傳播路徑,可以大幅提升藏品、人員、場館建築的安全性。
IXIAN.CN
爲了更好的宣傳博物館文化,促進西安文旅產業發展,我們也期待該項目能按期或者儘早完成施工,將封閉區域開放。
編輯:Lyna
審覈:解革
監製: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