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駛入快車道:南沙模式引領商業化與數據服務新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俊 實習生 李婉霞 北京報道
無人駕駛、無人機搭載,未來出行的圖景正變得愈發賽博化。科幻正逐步走進我們日常,重塑出行方式。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允許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城市數量已超40個,全國已有10餘個城市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特定區域、特定時段從事出租汽車、城市公共汽(電)車等商業化試運營,應用規模不斷擴大。
近期,2024第三屆未來交通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召開,廣州市南沙新區明珠灣起步區成功入選“無人駕駛創新發展示範區”典型案例。
南沙明珠灣起步區何以在衆多案例中拔得頭籌,其發展歷程如何,有何經驗?無人駕駛未來前景如何,離規模化運營還有多久的路要走?峰會召開期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對廣州南沙新區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綜合事務處處長楊松進行了專訪。
“新基建投入資金大,投入之初就應該考慮運營階段商業模式、商業運營的問題。”楊松表示,要儘可能推動更受市場認可的項目和場景。明珠灣起步區依託新基建項目建設運營,探索以數據服務產生持續的造血能力;在此過程中,通過嘗試與企業進行數據服務合作,激發新的業務場景,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明珠灣起步區的無人駕駛已經跑出完整商業閉環,不過,他提及,無人駕駛規模化發展還需要一定時間,關鍵在於完善法律法規、提升公衆接受度以及技術迭代升級。
在各地技術驗證達到一定程度時,頂層需對無人駕駛歸總管理,形成統一標準,推行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
撬動資本,破解成本運營難題
《21財經》:南沙早在2018年便發佈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意見並在全國率先開展自動駕駛示範運營,當時是基於什麼契機開始佈局無人駕駛領域,可以分享一下發展歷程和相應經驗嗎?
楊松:當時要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在各地調研了很多次,也請了頂尖智囊團隊對整個發展方向制定詳細的規劃方案,後面每年都會根據科技發展來調整方案。這是第一個經驗,即有總體方案,並結合科技發展不斷調整。
第二個經驗就是要有危機意識。需要切實解決生存問題,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在建設同時考慮如何運營,從後續經營和盈利的角度去做整體佈局。
第三個是先進行試點,再大規模上系統。通過點、線、面三個層次進行嘗試,“點”是無人駕駛和車路協同,通過5G基站和無人車協同進行技術驗證;“線”是工程管理系統,“面”是城市運營管理平臺,“線”從規劃到運營,實現與“面”的連接,拉通了規劃、設計、建設與運營全流程。
第四個是不斷迭代。車路雲協同完成之後,也實現了數字孿生,我們接着開始做全空間無人體系。通過數字城市技術、路測感知設備技術發展,爲整個城市智慧化奠定良好基礎。
《21財經》:在商業化模式這方面,從親歷者的角度來看,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楊松:我們傾向於撬動社會資本。新基建投入資金大,投入之初就應該考慮運營階段商業模式、商業運營的問題。
首先要做技術驗證和技術積累,研判可行性,其次,要去推動更受市場認可的項目和場景,激發應用場景的商業價值。
在完善商業閉環這方面,我們一方面,走數據服務輸出、數據產品輸出的模式,以數據安全爲前提,給需求方提供數據服務,積極開發數據產品。
也就是說,政府投入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後,可以利用數據服務和數據產品產生持續的造血能力。
另一方面,要形成規模運營能力,我們在數據協同和數據融合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
通過技術積累迭代,促進設備融合應用、共享應用,推動平臺迭代升級,實現“少花錢多辦事”。比如,我們車路協同、數字孿生,包括現在在推的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爲城市管理和城市智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往更精細化的方向推進的時候,基礎建設不必重複建設,並且,可以通過技術和應用迭代,促進新技術應用,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果。
與政府、企業多端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21財經》:明珠灣起步區的數據服務模式,數據從哪兒來?
楊松:數據來源主要有固定採集、移動採集以及城市治理數據三塊。
一是靜態數據。我們有固定的數據採集點,比如傳感器、雷達、攝像機,還有氣象站等各類傳感器蒐集的數據。
二是移動的數據採集,無人機、無人駕駛車輛通過激光雷達和攝像頭採集回來的數據。
三是城市治理相關數據,包含用電數據、停車場停車數據,以及後續接入的政務相關數據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在嘗試多模異構數據的融合分析,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初步應用。後續數據體量上來後,我們將投入大模型應用,陸續落地醫療、交通等大模型,讓整個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實現實時動態感知和反饋,管理手段也更加豐富。
《21財經》:不同數據方對數據的需求不同,在提供數據的時候如何確保合規性?
楊松: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引下,建立系統平臺適用的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機制,針對不同的需求方建立完善的合規審查、數據運營機制,規範各類數據提供的安全要求和適用範圍,這非常必要。
無人駕駛規模化需解決法律政策、接受度、技術等方面問題
《21財經》:就您的先行經驗來看,無人駕駛走向規模化運營的前景和困難有哪些呢?
楊松:無人駕駛多元化運營前景非常廣闊,但有三個方面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是法律政策需要加強頂層統籌。要實現全無人駕駛車輛的商業應用、無人駕駛車輛規模化應用,還需要完善法律法規,這是影響規模應用的重要因素。現在無人駕駛的技術已得到初步驗證,但是仍然存在不同區域之間規範要求不同,跨區域運行難度高等現實困境。
其二就是公衆接受度層面。無人駕駛實質上是產業的提效升級,並不會搶佔就業崗位,反而會釋放更多新的崗位,比如後臺無人車輛管控人員、車輛故障處置人員等。這是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變化,需要引導公衆接受。
其三是技術方面。企業需要不斷地去打磨技術,不斷迭代升級。
以上這三個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加以政府引導,來加速無人駕駛的規模化應用。
《21財經》:無人駕駛、智能網聯產業鏈長,如何釋放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潛力?目前還有哪些難題?
楊松:無人駕駛與傳統汽車產業鏈有不同。
就南沙而言,無人駕駛產業鏈相關的車載芯片、雷達、高精度攝像頭、導航、車載設備等企業仍有不足。政府需要推動落地無人車領域的示範應用項目,打造應用場景,吸引產業鏈企業集聚,開發新業態,完善供應鏈,提高生產效率和規模效率,助推產業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