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不只能拍照 還能修電塔
臺電去年首度導入「無人機」科技協助電塔智慧巡檢,搭配自動化監測設備,全面掌握電塔即時狀態。(臺電提供)
臺電表示,過去電塔巡檢除仰賴人力,上山下海更費時費力,臺電去年首度導入「無人機」科技協助電塔智慧巡檢,搭配自動化監測設備,全面掌握電塔即時狀態。
我們常可在山上看見紅白相間的壯觀電塔,牽起的輸電線路越過層層疊疊的山頭,但你知道全臺灣共有多少座電塔嗎?這一座座電塔,是把電廠發出的電力,接力串起全國電網的核心關鍵,全臺目前共有近2萬座,合力搭起超過1萬3千公里的輸電線路,等同臺灣環島超過10圈;也因此,一座電塔有事故就可能動輒影響民衆用電,確保電塔健康的監測巡檢更顯得格外重要。
要管理2萬座分佈在全臺各角落的電塔可不是件容易事,臺電說明,原本就設有「電塔維護管理系統」,針對電塔健康度進行定期監測「健檢」與維護保養,如對高度動輒20公尺以上,甚至高達100公尺的電塔來說,頭號敵人不是強風,而是鹽霧腐蝕,甚至會減少電塔壽命週期達20年,如臨海電塔壽命週期約20年,山區平均則可達40年以上。
臺電以與海岸線距離區分鹽霧害等級,由輕至重劃分A至E共5個級距,位處不同鹽霧害等級的電塔各有對應的壽命週期、定期點檢頻率、絕緣礙子清潔維護週期與油漆頻率等要求。另外,臺電也針對電塔基礎(塔基)採滾動式的顏色管理模式,依地質、邊坡、崖高、水文、植被及線路重要性等不同環境因素進行管理。
因應近來無人載具發展成熟普及,臺電也從2019年起首度導入「無人機」協助監測電塔導線溫度及智慧巡檢。臺電指出,輸電線路連接處會有螺絲及壓接點,若螺絲鬆動,阻抗會變大,就容易發熱,溫度過高恐致線路斷裂、影響供電,因此需以紅外線影像儀定期監測,而既有做法是同仁手持紅外線影像儀設備走到線下測溫,後續需將結果記錄帶回辦公室判讀,現在則可用無人機搭載小型紅外線影像儀測溫,除可解決交通不便、運維人員往返奔波時間,無人機飛行也可取得較好的測量角度。
臺電表示,目前已將無人機運用如在河口、湖中間等交通不易到達地區的電塔巡檢及事故查找,當線路臨時有事故發生,因輸電線路處於送電狀態,無人機亦可協助即時確認,安全而快速拿到第一手資料,縮短掌握設備現況的時間。由於許多電塔座落山區,常因信號太弱影響監測資料傳輸,臺電現正嘗試在電塔架設兼具地線功能與通信傳輸的複合光纖架空地線(OPGW),加上無線通訊,可讓資料傳輸比4G更穩。臺電說明,目前也已在花蓮地區實地測試自動化監測設備,如電塔及塔基傾斜計、山崩地滑警示計、定置型傾斜計等,將電塔及地層監測數據即時彙整在同一個平臺,若發生豪大雨或事故,可即時掌握全部電塔狀態。
近年極端氣候也爲電塔維護帶來不小挑戰,過往綿綿細雨的梅雨季變成短時間密集降下、且夾帶雷擊的超大暴雨,常因擊中導線、礙子等輸電設備而造成線路跳脫停電,臺電現在亦於重要線路主動裝設避雷器,整體預防監控投入更勝日韓。
臺電說明,既有「電塔維護管理系統」與氣象局、國家災害防救中心可同步落雷、雨量等外在環境資訊,加入電塔無人機智慧巡檢及自動化監測等數據後,更可成爲全方位管理及預警平臺,未來只要知道地震範圍,透過平臺就可即時瞭解震區電塔狀況,透過科技健檢,讓電塔更健康,供電穩定再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