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兌付!香港券商接連“出事”,發生了什麼?

來源:券商中國

今年國慶前後,A股市場上演連續上漲的“逼空”式行情,造成諸多香港券商的多家交易對手方鉅額虧損並無法追保,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

記者從投資者處求證到,目前暫時無法兌付的香港券商包括歐普國際(OPH)、東信證券、長遠證券、南方匯發、獅子集團、青石證券等等。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悉,近日,多家券商已向客戶發送初步處理方案。通知顯示,一些券商正積極行動,通過向對手方追討、借錢、引入投資方等方式全力籌措資金;部分券商稱,將於近期逐步進行資金退還。

多家券商無法兌付

“9月30日是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我是在9月30日之前下的單子,當時行情特別好,9月30日當天券商還在收期權費。我是在9月30日下午4點多收到了歐普國際、南方匯發等多個券商陸續通知,說按照9月30日收盤價將我們的衍生品頭寸全部清倉了,強平後按照9月30日收盤價進行清算,之後再退權利金、收益。”投資者周先生(化名)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

“我們作爲持倉人,一直在等這個事。按照正常計劃,他們應該在上週把期權費退給我們的,但是並沒有收到錢。”據周先生介紹,他所損失的期權費(權利金)近300萬元。

記者瞭解到,如同周先生一般在香港購買了個股期權但被券商被動清盤並且退金無門的投資者不在少數,目前已有數個近500人的維權羣。另有個別投資者稱,於10月14日晚上收到退了20%的權利金。

“由於在內地,個人是無法參與個股期權的場外衍生品交易的。但是個股期權這個工具還是不錯的,香港允許個人投資者參與,沒有想到券商不講武德,我們期權費已經付了,虧錢的時候他收錢;賺錢的時候平臺就跑路了。”該投資者稱。

一位資深衍生品人士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此次爆雷的都是一些香港小券商。據其介紹,香港個股衍生品需求比較大,由於境內監管嚴格以及香港客戶適當性要求低,比如個人滿足PI(professional investor)就可以交易。其次,這些內地機構或者個人到香港設立的證券公司,合規底線低、風控缺失,賣了個股、香草期權,也不對衝,這次市場大漲,導致他們發生大額虧損,無力兌付。此外,過往幾年這些小券商有劣幣驅逐良幣態勢。

在前述人士看來,這次風險事件衝擊了投資者對於這些香港小券商的信任,未來,這種小券商會退出場外衍生品這個對資本金和專業度要求高的行業。

多家券商向客戶通知初步處理方案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從投資者處獲得幾家香港券商向客戶發送的通知。整體來看,由於近期金融市場遭遇極端行情,造成諸多香港券商的多家交易對手方鉅額虧損並無法追保,導致出現無法兌付的困境。多家券商稱,正在積極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將在近幾周陸續啓動退款流程。

(券商通知,投資者供圖)

例如歐普國際(OPH LPF)10月14日向投資者告知稱,“關於近期客戶關注的資金退還問題,我們理解您的關切,並已積極推動相關工作進展。由於交易數據的複雜性以及對期權費和收益差額的精確覈算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我們計劃於2024年11月開始逐步進行資金退還。”

據其介紹,退還範圍包括期權費的退還及收益差額的處理。退還的順序將根據客戶付款的時間先後進行,優先處理較早客戶。同時,該公司將根據清倉交易結果和實際收益狀況,分批處理收益差額部分,具體金額將在數據覈算後通知客戶。目前該機構正在與多方資金提供者保持密切溝通,預計將於未來幾周內確定最終的退還比例及金額。

該機構還對投資者進行合法合規提醒,“我們理解部分客戶在等待過程中的焦慮,但再次提醒所有客戶,解決問題的方式應當合法合規。我們正在積極推進資金退還計劃,任何不當行爲都可能影響整體進度,並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長遠證券10月10日告知投資者,“我司作爲香港持牌機構,一直以來合法合規展業。近期金融市場遭遇極端行情,造成我司多家交易對手方鉅額虧損並無法追保,導致出現無法兌付的困境。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爲確保投資人的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我司積極行動,通過向對手方追討、借錢、引入投資方等方式全力籌措資金,以償還投資人未兌付、未結算的合約期權費本金。”

長遠證券稱,將於10月11日開始啓動退款流程,安排分批預約退還期權費本金。同時,長遠證券也將深刻反思,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應對市場極端情況的能力。

南方匯發也於近日向投資者告知,“由於近期行情波動快速而劇烈,導致公司對衝策略未能按預期執行,致使您的期權合約交易無法正常完成。對您交易體驗和預期收益的影響我們深感歉意,經公司內部評估決定10月8日起期權業務暫緩接單運營,期權業務待內部調整完善後重啓運營。後續我們將啓動TRS業務,並積極處理客戶問題。”

南方匯發稱,所有持倉合約9月30日截止,存續持倉將按照9月30日14:00-15:00的VWAP價格清倉。還未進行結算的客戶按照客戶實際支付到公司的期權費差額進行退還。公司計劃引進戰略投資方,預計20個工作日左右明確方案,待戰略投資方資金到位後,第一時間啓動退還流程並披露信息。

南方匯發還表示,“此次極端行情的衝擊給公司帶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接下來的時間公司將積極重組調整經營策略後重啓運營。”

內地場外期權參與門檻較高

記者瞭解到,在此次香港多家小券商個股期權爆雷事件中,不少受害者是內地的投資者。背後與中國內地、香港兩地參與場外個股期權門檻不同有關。

據悉,在中國內地投資者參與場外個股期權,需要滿足“532”資質,即5000萬元淨資產、2000萬元金融資產、3年以上投資經驗。同時,期權費和初始保證金不能超過產品規模的30%。

另一方面,即便達到參與門檻,所能參與的標的也有限。目前內地納入場外期權標的不到2000只,多爲兩融標的,而A股市場共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反觀香港,所有標的都可以做,資金門檻也較低。

“在境內,場外期權只能以法人戶或者產品作爲主體,跟券商進行交易。所以催生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個人把錢打給法人戶的控制人,然後法人戶去跟券商下單,賺了錢在由控制人打給個人,這種方式肯定不合規,而且法律風險很大。第二種是個人認購產品,由產品跟券商交易,那這個產品需要是個人定製的,而且規模和投資集中度要滿足一定的要求才行。”一位資深衍生品研究專家記者表示。

據前述研究專家介紹,在香港,個人只需要直接跟券商開戶,很少的資金也能做;但是券商資質參差不齊,導致很容易出現信用風險。

此次部分香港券商場外業務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是否會波及境內券商?一位受訪的內地券商衍生品業務人士稱,內地券商應該不會對他們授信,所以不會波及。另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內地券商都是對衝的,即便遇到暴漲的極端行情也虧損有限。

一位衍生品從業者向記者表示,2019年初以及2020年疫情後,隨着一些個股暴漲,也出現過一些香港小機構爆雷的情況,但當時場外業務很小,影響範圍很小。該人士感慨道,“交易對手風險是最大風險。賺了錢拿不到,虧了錢認栽,那豈不是鐵定虧錢?”

責編:萬健禕

校對:李凌鋒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