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國經濟很樂觀」林毅夫:2優勢、補短板是重點

林毅夫提出中國優勢投資消費。(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的判斷,我是樂觀的。」前世界銀行副總裁、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表示,儘管經濟成長持續放緩,但相比其他國家仍然表現亮眼。他強調,下滑的原因多是週期性外部性疊加內部性問題,但是仍可靠兩點解決,投資與消費。

林毅夫每年政協會會議都會提出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完全贊成政府2017年的整體部署,實行供給方結構性改革,將補短板(先解決最弱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接着他檢視各國GDP增長,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都沒有達到預測印度原本預測7.8%,僅達到6.6%,中國去年訂出6.5到7%的數字,實際上也有達成,「表現無疑是亮眼的。」

林毅夫指出,2017年增長目標爲6.5%,這是持續第7年的放緩,也是1990年以來所定的最低標。對此,他坦承,「我們自己有問題,當然不能迴避,國際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影響不能忽視,但我仍然表示樂觀」;他舉出例子,中國2010年增長速度爲10.6%、2015年6.9%,但巴西從7.5%變成-3.8%、俄羅斯4.5%下滑到-3.7%,新加坡南韓也呈現相似的下滑趨勢

林毅夫解釋,這可以解釋中國經濟放緩,大多是外部性和週期性原因,加上中國內部結構性問題。由於外部性無法控制和解決,只好從內部性着手,他認爲關鍵在於投資與消費;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產能固然過剩,但從產業來看,產業轉型升級空間依然非常大,投資機會非常多,「例如城市基礎設施不足,環保、城鎮文化建設方面都需要投資。」

林毅夫指出,從消費的角度來看,中國民間儲蓄比例在45%以上,還有許多外匯存底,如果利用這些條件可以維持一定成長率、創造更多的就業。對於中國推行的供給方結構性改革,他建議過程中將「補短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不僅一石數鳥,而且是一步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