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鹽城黃海溼地,勾連生態與未來

這是一塊神奇的息壤。葦綠如玉,蒿紅似火,鶴鹿齊鳴,萬鳥翔集。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鹽城黃海溼地作爲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代表,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我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

自那一刻起,這顆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成爲全人類的共同瑰寶。近年來,鹽城自覺擔當起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踐行者,爲全球生態治理和濱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貢獻鹽城智慧。

黃海溼地,紅了!

金秋時節,鹽城黃海溼地猶如打翻了調色盤。

在東臺條子泥溼地,鹽蒿灘火紅一片,美不勝收。野生麋鹿在“紅地毯”上覓食嬉戲,不遠處的候鳥展翅翱翔,構成了一幅充滿生機野趣的自然畫作。

在鹽城珍禽保護區,丹頂鶴優雅起舞,衆多候鳥飛來“故土”。它們和遼闊的鹽蒿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在大豐麋鹿保護區,麋鹿在火紅的夕陽下,成羣結隊,自由奔跑,熱烈奔放,綻放光芒。

黃海溼地,重要!

黃海溼地憑何廣受關注?黃海溼地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類型的世界自然遺產,標誌着我國生態保護事業從陸地走向海洋。

黃海溼地是丹頂鶴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是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庫,爲數以百萬計的遷徙候鳥提供了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支持了IUCN紅色名錄中24種受威脅水鳥的生存,包括極危4種,瀕危8種,易危22種,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

黃海溼地內有超過680種脊椎動物,包括438種鳥類、26種哺乳動物、9種兩棲動物、14種爬行動物、216種魚類以及165種底棲動物,與黃海溼地環境共同構成了複雜且穩定的食物網系統,是遷徙候鳥的重要食物補給站,是世界上兩個稀有的遷徙鳥類勺嘴鷸和小青腳鷸的存活依賴地。

當地時間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前總裁兼理事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理事會前主席章新勝曾表示,黃海溼地的成功申遺,不僅爲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鹽城方案”,也把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22個國家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更爲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

黃海溼地,火了!

黃海溼地成功申遺五年來,鹽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溼地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強大的定力和長遠的眼光,全力推動溼地保護,與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在實踐探索中交出了耀眼答卷。

依託世界自然遺產,鹽城搭建起更廣闊的國際合作平臺,構建起深化全球生態治理合作的長效機制,共謀濱海溼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

2023年全球濱海論壇會議通過的《鹽城共識》,入選“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成果清單。鹽城正以“生態朋友圈”廣泛凝聚保護溼地的全球共識,推動生態互助、發展互通、文明互鑑。

依託世界自然遺產,榮膺“國際溼地城市”,鹽城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大大提升,帶動生態旅遊業迅速發展。

勺嘴鷸和麋鹿、丹頂鶴並稱爲黃海溼地“吉祥三寶”。來鹽城,到溼地,看“吉祥三寶”,已經成爲衆多遊客的首選和愛選。此外,以勺嘴鷸爲原型開發的鹽小勺IP等,人氣火爆、備受歡迎。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