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勾勒金融行業中的人生百態
文|沙洲
圖片來源|愛奇藝
乾淨的白襯衫,走向崗位後,會變黃、變黑嗎?這個過程,會經歷漫長的幾十年,還是短短三天的工夫?
“白襯衫”是近日上線的現實主義大劇《城中之城》開篇時,總行戴行長夫人給進入職場後人性變化隱喻,也是這部劇貫穿始終的故事線索:兩代金融人直面金融風暴,在職業底線與名利之間抉擇。
《城中之城》根據魯迅文學獎得主滕肖瀾同名小說改編,著名導演滕華濤執導,於4月9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與愛奇藝平臺。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4月16日晚,該劇在愛奇藝劇集熱度飆升榜已經實現了6日冠軍,愛奇藝熱度峰值突破8700,央視直播的關注度也獲得了4個日冠。與此同時,在全網社交媒體上,《城中之城》累計上榜熱搜話題200+。另據中國視聽大數據,此劇第7~8集的央視一套收視率達到了3.277%,位列同期第一。
不同於部分懸浮的職場劇,《城中之城》的故事情節以2018年左右的金融改革爲背景,直擊都市金融圈腹地。該劇通過描摹海外惡意做空民企事件中的人物百態、銀行扶持小微企業時的衆生相等故事情節,深刻剖析了金融行業內各類利益的博弈。
電視劇《城中之城》不止折射了大時代的圖景,還從微處出發,用人性的筆觸關照了金融行業中每一個具體的人。劇中的角色直麪人性的複雜,以支行行長趙輝爲代表的銀行中高層決策者,與以陶無忌爲代表的職場新秀,演繹了情理與法理的較量。
陶無忌
《城中之城》中的大部分金融人,在道德與貪慾之間、親情軟肋與職業底線之間、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之間,依舊堅守了底線。
這種在複雜現實中的人性堅守,打破了行業的邊界,給予不同行業的觀衆以共鳴。這也讓這部劇,成爲繼上世紀九十年代港劇《創世紀》《大時代》後,國內罕見的、四兩撥千斤的現實主義大戲。
《城中之城》白描了金融職場真實的樣貌,在宏大的行業敘事裡,把具體的人作爲焦點,使得故事可親、可近、接地氣。與此同時,該劇層層剝開了名利場中,兩代人人性的複雜與多變。
在第一集的前幾個蒙太奇鏡頭中,金融專業剛畢業的女孩,穿着高跟鞋穿梭在鋼鐵森林之中,參加數場面試後仍杳無音訊,還磨破了腳後跟;入職以後,她又很快投入了高強度的工作之中,有時加班,偶爾通宵達旦。
“很多辦公室崗位加班確實嚴重,結現部同事經常八九點下班。在銀行求職與晉升這塊還原度也很真實,越是大銀行和好的支行,沒點人脈想轉崗或晉升,的確比較難。”一位青年銀行工作者表示,這就是她的生活肖像。
在劇中,中青年兩組職級、地位不同的從業者作爲對照出現,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代內共性與代際不同;此外,每一個人物又呈現了鮮明的獨立性格特點。
趙輝
第一組是四位金融界中年高管,被網友戲稱爲“F4”,他們分別是:深茂銀行分行副行長兼濱江支行行長趙輝,審計部主任苗徹,深茂銀行濱江支行副行長蘇見仁,還有信託公司總裁謝致遠。在劇中,他們四人的另一層關係是大學同學。
在《城中之城》的開頭,“F4”之間的一頓午餐,體現了歷經行業洗禮後的金融人,與業內人士相處時都具有的謹慎與老道:在老分行戴行長過世後的那頓街邊小館子飯局上,他們打響了一場溝通暗戰,言談間處處機鋒、劍拔弩張。
第二組是職場菜鳥,他們包括後來成爲深茂銀行濱江支行櫃員的陶無忌、程家元、胡悅,還有信託公司總裁秘書助理田曉慧。
田曉慧
在劇集的開端,羽翼未豐的金融新秀之間也帶着理想主義的共同特徵:田曉慧不願意接過表姐交給的私人調查任務;程家元看不慣事業上作爲其直屬領導,也是他父親的蘇見仁對待工作的世故做派。
隨着劇情的發展,電視劇真實地呈現了八個人因爲最初心性的不同,還有各自不同的工作環境、生活軟肋,逐漸產生的價值觀分野。
比如青年一代人價值觀的分叉:在表姐的唆使下,以信託公司員工田曉慧爲代表的青年,理想主義逐漸塌陷,人物價值觀逐漸扭曲;而由正直走向腐敗的行長趙輝培養的陶無忌,在名與利的誘惑面前,有過彷徨與掙扎,最終迴歸正軌。
這些角色並非臉譜化,而是具有典型的人物弧光。劇中對於陶無忌等人物精神層面的建構,對照地體現了商戰的冷色調,與人性光輝的暖色調,爲金融劇賦予了更多與觀衆產生共鳴的空間。
除了對角色的細緻刻畫,作爲一部聚焦金融行業、譜系龐大的現實主義劇,《城中之城》更具特色的是劇集的專業度。
苗徹
導演滕華濤在介紹這部戲時表示,金融行業是高度專業與高度專注的行業,因此,在敘事、表演和影像上,希望儘量做到貼近行業特色,以期達到直擊人性的震撼。
據瞭解,爲了讓電視劇中金融從業者之間的較量更具有真實性,《城中之城》的團隊邀請了多位職場專業人士擔任顧問。爲了展現逼真的職場氛圍,劇組還步入金融公司,與從業者溝通交流,體味金融崗位的真實感受,以時代背景爲脈搏,在敘事中勾勒了近年來中國金融發展的焦點議題。
在故事的開篇,職場新秀陶無忌還是一名銀行前臺櫃員,爲了拉存款,他給高檔社區的大爺大媽講起了金融反詐宣傳講座。
凡此種種,皆爲時代註腳,濃縮了中國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堅持發展爲民的價值導向。
蘇見仁
《城中之城》還較好地平衡了職場劇的專業性與可看性。
對於大多數門外漢來說,金融行業晦澀的術語,存在較高的理解門檻。但《城中之城》不僅有着冷峻的金融筆調,也不乏懸疑劇扣人心絃的鉤子,還帶有婚姻家庭劇溫暖的底色。
在電視劇的開篇,戴行長凌晨離奇出車禍死亡,就將故事的懸念感瞬間拉滿,引導非業內觀衆也跟着懸疑的線索繼續觀劇。
與此同時,《城中之城》裡,無論是鐵面無私的紀委苗徹,還是呈現負面人性弧光的趙輝,亦或者從未以正人君子形象出現的謝致遠,他們在小家庭中的夫妻之愛、對子女的憐愛又是大同的。
謝致遠
這些情感的穿插,既勾勒出一些從業者內心的軟肋,成爲他們在職場上從擔當走向淪陷的伏筆,同時也在繃緊觀衆心絃、沒有硝煙的商戰劇中,增添了幾絲溫度。
除了照見冰川之下金融行業的真實,《城中之城》更重要的是直面社會議題,全面展現了小人物面臨的複雜現實,深度剖析了守住職業與道德底線的不易,具有超出行業範疇的普世意義。
在這部現實主義劇中,每一個金融小故事,都在講述如何在職業理想與名利誘惑、道德信念與現實困境、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之間做出正確抉擇,具有現實主義寓教於“戲”的特徵。
在電視劇的開篇,戴行長找到他的徒弟趙輝,商量在民企嘉祥集團被惡意做空後,如何爲之保駕護航。在他一閃念時看來,如果“結果正義”,在金融操作上也可以“九正一邪”。於是就有了他鋌而走險違規救市、以解企業燃眉之急的故事。
這引發了劇中許多銀行高管關於“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的探討,有角色認爲戴行“明明做了一件好事”。相對照的,《城中之城》中戴行的悲劇結局,與苗徹對他的失足評價,又給出了“程序正義”的定性回答。這不僅僅是金融業的議題,也是無數行業的專業從業者需要思考的職業倫理與道德。
《城中之城》可圈可點之處,還在於並沒有迴避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下,職場上存在的生存難題與名利誘惑。
在《城中之城》裡,趙輝面臨的則是在現實困境面前,是否還要堅守職業底線的議題。
他入行二十餘年、一身正氣,卻因爲女兒生病費用過高、難以負擔而陷入歧途。在這過程中,電視劇關照了真實的中年人:他們若想遵循職業操守,有着比年輕人更堅固的鎧甲——更篤定的價值觀;但在生活的高壓之下,也面臨着更多的親情牽絆、經濟軟肋。
吳顯龍
反派角色豐富的人物性格特徵,與故事的不同階段呈現出的不同樣貌,反映了他們在生活旋渦中的掙扎與妥協。這種真實,也反襯了《城中之城》中,以陶無忌爲代表的剛正不阿的金融人,在職場上“守住白襯衫”的不易。
自2018年以來,從《大江大河》系列、《山海情》到《警察榮譽》《風吹半夏》《狂飆》《城中之城》,這些劇通過專家顧問的加持、多元人物的塑造、還有故事背後風雲氣象的勾勒,以真實的筆觸打造了反映時代洪流的內容。
這些劇之所以抓人,是因爲內容創作者把握了時代情緒與大衆心態,生動刻畫了宏大敘事中具體的“人”,讓每一位觀衆都可以從現實主義電視劇羣像中找到自己的投射,因此與觀衆產生了同頻共振。
正如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所說,小人物想看到自己被看到,而不是從別人的生活中尋找自己生活的信心。只有將內容創作落在普通人身上,才能與時代共情,“普通人的角色是跟時代緊密呼應的,內容創作者應當心懷責任去創作和每個普通人永遠站在一起的作品,讓審美擡高一寸,思想向前一步”。
具體到《城中之城》,這部現實主義金融劇展現了在滿地黃金的金融狩獵場中,有人仍在堅守自己的“理想之城”。通過幾場尖銳的戲劇衝突,還有角色的成長與蛻變,引領觀衆思考正義與利益、法理與情理等議題。
正如導演滕華濤談及拍攝這部劇集的初心時所說,希望劇中塑造出西西弗斯般的人生逆旅,“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觸動觀衆對行業倫理、職業道德、人生方向的思考”。
(廣告。文中所涉及數據均由愛奇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