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AI行業,將從缺“硅”變成缺電 | 每天聽見吳曉波
本文內容精選自2024年3月19日《每天聽見吳曉波》的音頻,你可以免費試聽前1分鐘。課程自2016年7月5日開講,每個工作日早上7點在吳曉波頻道APP更新,內容涵蓋時事熱點、商業觀察、認知升級、宏觀經濟、高手對談五大模塊。
口述 / 吳曉波(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企業界隔三岔五就會出現一些奇才,他們如神一樣突然從天而降,站在那裡改變了產業和科技的方向。十多年前我們討論喬布斯、扎克伯格,三五年前討論馬斯克,這兩年我們討論黃仁勳和山姆·奧特曼。
宇宙的終點是鐵嶺,那麼人工智能的終點是哪裡呢?
之前很多人說人工智能的終點是算力,但是最近從馬斯克到奧特曼到黃仁勳,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觀點。他們認爲人工智能的終點是光伏和儲能,也就是能源。
爲什麼這麼說呢?今天聊聊這個話題。
AI的終點是能源。在AI行業的成本結構裡,電力成本是除了芯片成本以外最核心的成本。比如ChatGPT每天耗電50萬千瓦時,用於處理約2億個用戶的請求,相當於1.7萬個美國家庭的耗電量。
有評估顯示,ChatGPT已經消耗了3.3萬戶家庭的能源,而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搜索消耗的能源,是傳統網絡搜索的四到五倍。
另外,大模型前期訓練的用電量也非常大。有人做過一個類比,OpenAI每訓練一次就相當於3000輛特斯拉同時跑32公里。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耗電量將進一步激增。到2027年,整個AI行業每年將消耗85到140太瓦時的電,相當於荷蘭或者阿根廷當前的年度耗電量。
也正因此,馬斯克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演講中就說,未來人工智能的缺口將會從缺硅變成缺電。在今年達沃斯論壇上,山姆·奧特曼公開表示,未來的兩種重要貨幣是算力和能源。
他覺得我們仍然沒有意識到技術對能源的需求,如果在能源方面不能獲得突破,就不可能實現技術目標。他進而提出我們需要核聚變或者更便宜的太陽能和儲能,或者還沒有人開始計劃的其他大規模的能源技術。
另外,英偉達的黃仁勳在今年2月舉辦的世界政府峰會上提出,AI和算力所需能源巨大。他說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將計算和人工智能提高了100萬倍,但是如果計算機的速度不能再快了,那麼我們就需要14個不同的星球,3個不同的星系以及四個太陽來爲這一切提供燃料。
無論是馬斯克、奧特曼或者黃仁勳,他們的觀點如果放在現代工業革命歷史上來看,其實也就是常識。工業革命的開始就是從內燃機的發明以及燃料革命開始的。而近百年來,汽車的普及又跟石油能源的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當前人工智能正處在爆發的前夜,大數據和算力肯定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奧特曼和黃仁勳的觀點正好是解決AI能源危機的兩條路徑。奧特曼呼籲能源突破,從能源供給角度出發,主張找到新的能源解決方案,比如核聚變技術。去年5月,微軟就跟一家核聚變的初創公司簽訂了一份採購協議,計劃在2028年建成全球首座核聚變發電站。
而黃仁勳的發言則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我們可以在源頭上通過優化計算方案,提升架構性能來減少能源的產生。
後摩爾時代的AI進步需要找到新的更可信的範式和方法,比如採用超維計算,也就是模仿人類大腦的運算方式利用高維數學空間來執行計算,以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計算過程。
人類的科技進步就好像遊戲中的打怪升級,當你過了一個關,一定有另外一個前所未見的陌生關卡在等着你。
每天5分鐘
吳曉波陪你看清商海風雲
工作日每天5分鐘,吳老師陪你看清商海
點擊圖片▼瞭解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