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不對遷徙象羣進行麻醉?動物專家:藥效難同步,或致互相踩踏

近日,15頭野象逐漸遠離自然保護區一路遷徙,成爲全國關注的焦點北遷象羣將如何處置也隨之引發社會熱議,其中“聲音”之一,是“引誘大象圍欄麻醉後放歸自然”。

麻醉,適用於“斷鼻”家族嗎?麻醉一頭大象需要幾步?有何風險?

6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從事野生動物研究保護30餘年的雲南農業大學動物醫院院長肖嘯。在肖嘯看來,象羣“麻醉”難以實施。對象羣來說,麻藥起效時間無法保證一致。從技術上看,給大象打麻藥最理想的位置是耳朵後面的頸部,起效最快。但現實中,人不可能靠得太近。如果象羣沒有同時倒下,可能會出現互相踩踏的嚴重後果

肖嘯介紹,目前使用的大象麻醉藥使用量每噸近1毫升,也就是說麻醉一頭3噸重的大象僅需約3毫升的麻醉藥。麻醉時間一般會控制在兩個小時左右,然後用對應的“解藥”儘快使其甦醒

麻醉適用於“斷鼻”家族嗎?

能同時麻,但無法保證同時麻倒

麻醉適用於“斷鼻”家族嗎?事實上,網絡上也有不少擔憂聲音:象羣中有3頭和母象寸步不離的幼象,很難找到象羣散開的機會讓人使用麻醉槍,一次轉運十餘頭大象的工作量也難以估量;另外,麻醉轉移對整個象羣后續的生理心理會造成什麼影響,更是未知數;由於大象記憶力好,影響可能會更大。

“就算象羣分散,同時使每頭象被麻醉也不行。”肖嘯表示,可以同時進行麻醉,但由於大象個體差異,無法保證所有大象同時被麻倒。另外麻藥打到不同位置,起效的時間也不一樣。麻藥準確打到大象耳朵後面的頸部,大約四五分鐘就能起效。如果打到其他部位,久的話可能要十分鐘纔會起效。而一旦象羣沒有同時被麻倒,則可能出現互相踩踏的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肖嘯表示,相關工作人員野外難接近健康的野生大象,包括一些生了小病的大象。他們救治的野生大象一般都是患病較重,生命體徵很弱的大象。這樣的情況也大大增加了救治的難度。“所以麻醉轉移的方案几乎可以說是沒法實施的。”肖嘯表示。

揭秘大象麻藥

不光有專用麻醉藥,還有對應“解藥”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南非產的M99,一種大象專用的麻醉藥。”肖嘯介紹說,根據含量濃度計算,對應大象體重,每噸接近1毫升。也就是說麻醉一頭3噸重的大象,僅需約3毫升的麻醉藥。麻醉大象一般使用麻醉槍。麻醉槍的射程一般在50米內,最遠不超過100米。

很多報道都提到了大象被麻醉倒下後,因爲體重過大,內臟擠壓容易受傷。爲此,相關人員會用一種名爲“葫蘆”的裝置將其吊起來,通過滑輪裝置,將繩索布帶等固定在其腹部脖子處,對其進行保護固定。“這步很重要,大象的內臟像心肺等都很大很重,壓在一邊,一般4個小時左右就會出現衰竭,另外關節長時間擠壓也可能會變形。”肖嘯強調說。

麻醉大象除了專門的麻醉藥,還有專門的“解藥”。麻醉藥M99對應的“解藥”是M5050。在完成救助後,相關工作人員都會在第一時間給大象打M5050,使其儘快恢復。“相對南非、東南亞來說,國內關於大象麻醉方面的研究,相對來說會薄弱一些。”肖嘯表示,救助大象,他也是兼職。

野外麻醉救助一般就地處理,儘可能縮短時間

肖嘯最近一次參與野外救助大象是在2019年。“那隻大象是結腸發炎,引起胃部食物過度發酵,整個肚子腫脹明顯,像個大皮球。”肖嘯回憶說,當時他和團隊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麻醉,並找了幾棵大樹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葫蘆”裝置將其吊起,然後給它輸液打針。

“從麻醉到治療,再到大象醒來,前後大約兩個半小時。”肖嘯表示,發現野象生病一般都會選擇就地處理,儘可能縮短時間。另外大多數時候,受制於地理位置,也很難用大型機械對其進行轉運。大象被麻倒後,工作人員會用一個類似千斤頂的裝置,將其翹起,使繩索布帶從其腹部下方穿過。然後再將繩索布帶連接在滑輪上,將其一點一點吊起。

另外大象確實很“記仇”,治療圈養的半野生大象雖然相對更安全,但每次也需要換人。“你給它打過一次針,它就記住你了。”肖嘯表示,下次你再去的時候,它很可能就要“報復”你,包括隔着鐵欄杆鼻子揚灰卷石頭砸等。所以,無論如何,大象的安全都是優先甚至首先需要考慮的。這個安全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後續的心理方面,“有時候,看上去很直接便捷的解決方案未必科學。面對自然,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編輯 柴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