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當臺灣年輕人撕下天然獨標籤

社評

從2019到2020年,臺灣民進黨選舉策略操作下,陷入抗中保臺的民粹浪潮,統獨與國族認同發生劇烈變化。根據政大選研中心調查,不只「我是臺灣人比例來到歷史新高、雙重認同創下歷史新低;傾向獨立比例亦大幅成長到3成多,維持現狀則不滿5成。尤其年輕世代反中意識更強烈,偏獨比例超過6成,是最支持臺獨年齡層綠營認定「天然獨」世代形塑完成,年輕族羣將成爲綠營的堅定支持者

民進黨政府背離最新民意

但這可能事與願違,隨着民進黨政府押寶川普策略受挫,政治激情掩蓋下的國家治理問題逐一浮現,所謂「天然獨」世代,選後半年政治認同再度翻轉。依據「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選後半年的調查,年輕世代偏獨者下跌2成,維持現狀者重回多數。有港媒認爲,臺灣年輕人是「抖音一代」,受大陸文化影響頗深,遠離天然獨標籤是非常自然的發展。

無論原因爲何,都可以看出,年輕世代在民進黨操作下掀起的抗中浪潮,在達到歷史高峰後已進入轉折點美國杜克大學「臺灣國家安全調查」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去年10月執行的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一中各表」重新獲得相對多數民衆支持,46.5%支持兩岸依據「一箇中國、各自表述」原則進行交流,僅42.2%不支持。自認爲中間選民者支持「一中各表」達到48.3%,不支持者下降到38%。主張維持現狀者支持「一中各表」比例達56.5%,僅33.2%表態不支持。支持「一中各表」雖未過半,但支持者已大於不支持者,大選期間被曲解抹黑的「九二共識」,再度成爲多數民意。

杜克大學的調查亦顯示,51.3%民衆主張採用溫和的政策面對大陸軍事威脅,避免製造兩岸緊張,僅38.5%主張強化軍事力量。即使20至39歲的青年族羣,同樣偏向希望以溫和政策應對大陸軍事壓力;支持加強與大陸經貿關係者同樣高於主張降低者,比例爲40.1%比35.5%。

無論從統獨立場兩岸關係定位、安全與經貿來看,民進黨政府所作所爲都背離最新民意。最新民意的展現,代表的不只是民進黨需要重新考慮抗中保臺策略是否應該調整,北京也應該善用這個契機,想方設法讓兩岸破冰。情勢很明顯,川普下臺後,臺灣的國際與國內環境都出現變化,蔡政府若不能收斂過激的政策,2022年地方選舉必將重蹈2018年覆轍,尤其在國家定位問題上,更沒有模糊的空間。

拋出善意以拉近紅綠立場

民進黨不是沒有察覺客觀情勢的變化,不僅英系立委放棄修改「國家統一前」文字的修憲提案,獨派立場鮮明的正國會亦撤回涉及法理臺獨的修憲提案,另提無涉統獨的新修正草案陸委會邱太三主委就職當天表態,「後疫情時代兩岸交流勢必會恢復」,顯見民進黨政府已有調整兩岸關係的主觀期望。

但客觀情勢並不樂觀,從最近的鳳梨事件就明顯看到蔡政府的迴應不夠靈活,還是以大內宣爲手段,把問題歸結於政治,刺激兩岸惡意螺旋不斷上升,沒有善用兩岸既有的機制,抓住機會進行協商,新國安團隊的表現顯然不及格。事實上,恢復兩岸事務性協商應是優先目標,但鳳梨事件反而製造兩岸新一輪對抗。臺灣民意結構與外在環境均發生變化,蔡政府穩定兩岸緊張情勢的壓力將與日俱增。

總統2016年就職演說曾明確表示,政府會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亦將20年來兩岸協商和交流互動成果視爲「既有政治基礎」的一部分。於今之計,海基會去函海協會,希望兩岸能夠「在1992年以來兩岸協商達成的既有共識與協議的基礎上」恢復就鳳梨檢疫禁令問題的事務性協商,這一表述與蔡總統2016就職演說的精神一致,也能儘量拉近紅綠之間的政治立場,爲兩岸復談爭取可能。

從蔡政府處理鳳梨事件的過程來看,顯然不是讓兩岸春暖花開的方程式,而必須率先拋出那道兩岸間4年多來都看不見的真誠善意,否則背離的不只是國際情勢,更是民意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