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安全網 政府工作報告提充實存款保險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

有業內人士認爲,這說明化解風險仍是今年金融行業的重點領域。構建金融“安全網”體系可以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綜合採取補充資本金、兼併重組、市場退出等方式分類化解風險。完善中小金融機構功能定位和治理機制,推動實現差異化、內涵式發展。

近年來,中小金融機構的化險持續推進。以中小銀行爲例,近年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通過合併重組等方式降低風險。不過,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與此前略有不同:相較於去年的“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更加強調化解風險與轉型發展要一體推進的要求。

以銀行業爲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認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來設計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具體方案。如在農村信用社改革中,各省份要根據不同情況,兼顧促進發展和防範風險雙重目標,探索新機制、新模式。

“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點和次序應有所不同。”董希淼指出,如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應將化解風險放在首位,適當組建市級農商銀行和省級農商銀行;而東部地區重在提升法人機構競爭力。中小銀行一定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制定科學務實的發展戰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細分市場尋找差異化定位,進行更精準的數字化轉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逐步邁上特色化和精細化發展之路。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在金融機構風險方面,去年以來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政府部門高度重視中小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和風險防範能力。

此外,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亦指出,在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與轉型方面,注重一體化推進,即要通過積極補充一級資本、優化調整股權結構、差異化資本監管、兼併收購、市場化退出等多重措施、多方合作以合理處置和化解風險;同時也將結合其服務於縣域及以下、服務於中小微企業、服務於鄉鎮居民的功能定位和治理機制,推動差異化、內涵式發展。

充實存款保險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

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要“充實存款保險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存款保險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是在當前中小金融機構化險基礎上提出的“安全網”措施。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完善我國多層次金融“安全網”體系,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存款保險基金屬於行業性風險保障基金,是金融風險處置的第一道防線。目前存款保險基金規模仍然有限,難以應對大規模機構風險。因此,充實存款保險基金既能提升其風險處置能力,也能增強市場信心。

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則正在根據《金融穩定法草案》籌備中。該基金實則是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後備資源。其設立的目的是填補跨市場、跨行業風險處置的空白,能有效彌補單一行業保障基金覆蓋範圍和資金實力的不足。通過市場化機構出資方式籌集資金,既壓實了金融機構責任,又減少了對公共財政的依賴。

“在這種多層次的保障機制下,存款保險基金主要用於單體機構風險處置,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則聚焦系統性風險,兩者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構建起我國金融風險防範的堅實屏障。”曾剛指出,充實這兩類基金資源,將進一步完善我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爲維護金融穩定和防範系統性風險提供更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在明明看來,《金融穩定法》正式稿有望最終出臺,從而進一步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建設,更好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核心職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