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電動汽車之後 中國企業想要主導AI自動駕駛

9月11日消息,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速度遠超全球其他國家,如今,它正試圖在自動駕駛領域重演這一壯舉。

在邁向完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在駕駛輔助軟件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既有像小鵬汽車這樣的初創公司,也有華爲等技術巨頭。爲加速創新並降低成本,這些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模擬人類駕駛行爲,引導車輛處理各種交通狀況。不過,目前最新的駕駛輔助系統仍需司機保持警覺,並在必要時接管車輛。

儘管中國的這類技術在美國尚未廣泛應用,但美國政府對其審查力度正逐步加大。美國政府正調查配備中國軟件、能夠監控司機並聯網的車輛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如果中國希望實現其成爲全球汽車強國的目標,主導這些技術至關重要,這也將對西方和日本構成強有力的挑戰。

在美國,特斯拉在消費市場的駕駛輔助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相比而言,中國則擁有一些有利條件,可以幫助相關企業加快技術進展。

中國市場上約有一半的新車是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行業分析師指出,先進的駕駛輔助技術依賴複雜的車載計算機來進行瞬時決策,這需要大量電力。而電動車輛相比汽油車的鉛酸電池,能提供更爲穩定的電力供應。

此外,許多中國消費者精通科技,但駕駛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更容易接受將車輛控制權交給電腦。根據普華永道(PwC)去年的一項調查,85%的中國消費者表示願意接受不需要人工操作或監督的自動駕駛,而美國消費者中這一比例僅爲39%。無論是駕駛輔助系統,還是自動駕駛出租車,都是向完全自動駕駛邁進的關鍵步驟。各地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指導方針,促進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

汽車行業分析師邁克爾·鄧恩(Michael Dunne)表示,地方政府非常願意幫助企業測試這項技術。他說:“中國的整個生態系統旨在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

特斯拉啓示

從簡約的車內設計到直銷模式,特斯拉一直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靈感來源。如今,它在駕駛輔助技術方面也發揮了類似的作用。不過這次,特斯拉的最新技術尚未在中國推出。特斯拉在9月5日表示,目標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將其技術引入中國市場。

特斯拉和中國企業都致力於研發由人工智能驅動的“端到端”駕駛輔助技術。這種技術無需依賴高清地圖和預設規則,而是通過單一人工智能模型處理傳感器數據並決定駕駛行爲。通過對人類駕駛數據的訓練,系統能在理論上自動應對新的道路和情景,儘管業內人士認爲,在少見的駕駛情況下,安全性仍然是個挑戰。

中國的主要汽車製造商和技術公司正大力推進這一領域。小鵬汽車在今年5月推出了自家的端到端駕駛技術,首款使用端到端駕駛軟件的比亞迪SUV將於今年上市,而蔚來也計劃推出類似技術。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新車中,超過一半配備了L2和L2+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L2級別的技術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處理轉向、加速和剎車,但駕駛員仍需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沒有取代人類駕駛員

小鵬表示,其端到端駕駛系統已經在中國道路上測試了約640萬公里,能夠在全國範圍內使用。一輛裝有該系統的小鵬汽車售價僅爲22,000美元。

最近在廣州的一次試駕中,一名小鵬員工在十幾公里的行程中多次接管車輛。在繁忙的市區道路和較爲安靜的小巷中行駛時,汽車曾多次遇到需要人工介入的情況。有一次,車輛在嘗試左轉時,儘管左轉信號燈是紅燈,仍緩慢向前移動,直到駕駛員接管控制。小鵬的一位發言人解釋說,當駕駛員接手時,車輛仍處於左轉待轉區內。

在大部分行程中,車輛能夠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行駛,最高時速約70公里。剎車和平穩轉向的表現令人滿意。小鵬汽車自動駕駛中心負責人李力耘表示:“這項技術並不是爲了取代人,而是爲了幫助駕駛員減輕疲勞。”小鵬每年在人工智能計算和人才招聘方面的投入達到5億美元,佔其研發預算的三分之二。

由於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美國消費者暫時還無法體驗中國的駕駛輔助技術。不過,小鵬計劃將其軟件推向其他海外市場。

美國對中國先進芯片的出口限制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挑戰。儘管目前美國未限制英偉達Orin系列和部分高通芯片的出口,但未來政策變化可能影響這一局面。然而,小鵬和蔚來都已經在設計自家芯片,效仿特斯拉以減少對進口芯片的依賴。(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