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醫療企業看好中國市場

來源:環球時報

本報記者 李 迪 田雨汀 張 健

中國目前已成爲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在本屆進博會期間,國際醫療健康企業不僅帶來衆多黑科技、好產品,還表達了對中國醫藥市場十足的信心,紛紛籌劃進一步本土化發展的舉措。

圖片說明:GE醫療推出的Max Apollo全鏈AI賦能PET/CT。(李 迪 攝)

多領域企業迴應多樣化需求

當前,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爲導致老年人死亡或殘疾的第三大疾病,但其防治工作仍面臨較大挑戰。在本屆進博會國際醫療器械公司GE醫療的展臺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款“全球首秀”的融合人工智能的PET/CT設備,可提前10到15年發現阿爾茨海默病苗頭,爲早期用藥延緩疾病進展提供了可能。

當前中國正面臨人口結構性調整,女性初育年齡延後,對生殖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美國醫藥公司歐加隆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吳澤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此次帶來了幫助女性“治療、保護、保存”生育力的解決方案,比如已在我國獲批上市的複方短效口服避孕藥“欣媽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有助改善試管助孕結果。

此外,參展企業也看到了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在內的慢病患者的需求。丹麥生物製藥公司諾和諾德共有4款創新藥亮相今年進博會,其中3款用於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人羣,能夠幫助肥胖人羣進行體重管理,相關藥物已於今年上半年在我國獲批。

德國醫療器械公司卡爾史託斯中國區總經理阮瓊告訴記者,參加進博會讓卡爾史託斯得以展示前沿微創技術和創新醫療解決方案,並與本土夥伴深度交流,爲其深化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發展奠定了基礎。GE醫療中國副總裁、醫學影像業務總經理陳金雷說:“進博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高層次平臺,能把我們最新的技術和產品介紹給醫院等專業客戶。”

“中國是醫藥創新的沃土”

談到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多家外國醫藥企業都信心十足。吳澤發說:“中國是醫藥創新的沃土。”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表示,從長遠來看,在全球都很難找到比中國更好的市場。在這些強大信心的背後,是對中國市場的深入分析。

首先,需求日益增長。阮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高性能醫療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長,這提供了市場機遇。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表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慢病長期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其次,政策環境利好。周霞萍表示,中國鼓勵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重視國民健康,持續推進“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吳澤發表示,中國出臺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如優化審批流程、完善監管機制等,爲醫藥創新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

此外,創新資源豐富。吳澤發表示,中國擁有龐大的臨牀試驗資源和創新資源,包括一流的高校、頂尖的科研機構以及豐富的患者資源,爲醫藥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工業體系健全。張軼昊稱,中國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健全的國家,擁有世界級規模和品質的供應鏈,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礎強大。

本土化發展是趨勢

在外國醫療企業看來,對於未來在中國的發展規劃,大致有三個方向。

第一,引入創新產品。周霞萍表示,諾和諾德將繼續引入全球創新產品和治療方案,積極分享在慢病領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助力中國肥胖防治工作。阮瓊表示,卡爾史託斯將推動國際先進的外科技術與中國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滿足各科室微創外科手術需求。吳澤發說,歐加隆將加速把全球創新產品引入中國。

第二,提高診療質量。周霞萍表示,諾和諾德將攜手夥伴,共同推動診療能力提升,比如搭建覆蓋多個疾病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支持政府分級診療工作,幫助基層醫院建立內分泌科室等。

第三,強化本土發展。阮瓊表示,卡爾史託斯首個亞太地區生產基地已於去年落戶上海松江,本土生產的首批樣機已在今年進博期間完成首展首秀,未來將繼續增加在中國的投入。吳澤發說,歐加隆將深入研究中國本土疾病流行病學和臨牀診療實踐,爲臨牀治療提供可靠的醫學證據。張軼昊表示,GE醫療注重供應鏈本土化,將繼續加強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解決醫療器械國產化難題,填補全球供應鏈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