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原住民族慢食文化 花蓮市集呈現四季食材風貌

花蓮縣政府5年前打造「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推廣原住民族慢食文化、食農教育及保種工作,也會定期舉辦市集傳遞族人傳統食材與永續精神。(花蓮縣政府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政府5年前打造「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推廣原住民族慢食文化、食農教育及保種工作,也會定期舉辦市集傳遞族人傳統食材與永續精神。(花蓮縣政府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政府5年前打造「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推廣原住民族慢食文化、食農教育及保種工作,並定期舉辦市集傳遞族人傳統食材與永續精神,縣府爲傳達原住民族季節性飲食文化,今年將舉辦四季「慢食樂」市集,透過4場活動呈現各季節的慢食風貌,讓民衆用舌尖體驗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

花蓮縣府5年前利用美崙山公園生態展示館的閒置空間,打造「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定期舉辦慢食樂特色市集,結合在地原住民慢食文化,推廣原住民族傳統食材與永續精神,讓民衆在假日親近山林及體驗原住民族的文化魅力。

縣府表示,慢食理念源自義大利,核心精神涵蓋「GOOD優質」、「CLEAN乾淨」與「FAIR公平」,價值觀不僅與原住民族傳統飲食文化及永續理念相契合,原住民族野菜學校也延伸發展出「原住民慢食」爲核心,結合食農教育、飲食文化與保種行動,依四季舉辦「慢食樂」市集,展現當季食材的風味與價值讓大衆體驗。

縣府表示,今年慢食樂四季市集將在3月8日、6月21日、9月27日及11月8日舉辦,4場活動將呈現不同季節的慢食風貌,讓民衆在品味當令特色食材時,深入體驗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與生活智慧。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多元的原住民族文化,慢食不僅是飲食理念,更是與土地共生共榮的生活態度,期盼透過慢食樂四季活動,讓更多遊客走進花蓮,認識原住民族飲食文化價值,並推動在地農產的創新應用,落實「吃在地、食當季」的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