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國非官方軍事評論:臺灣自制海鯤艦有2大亮點
臺灣首艘自制常規攻擊潛艇海鯤艦使用劍龍級的架構,配備更強的聲納與美國維吉尼亞級簡化版作戰系統。(圖/陳信賢攝)
臺灣多年前早已嘗試自制潛艦,但自身技術能力與國際環境都不具備足夠的條件,經過多年經營終於推出首艘國產潛艇,大陸民間比較嚴肅的軍事評論認爲,海鯤艦有2大值得關注的亮點:首先是建造快速、準備充分,令外界十分意外;其次是第一回就造出大型柴電攻擊潛艇,雖然性能上並非頂尖,仍可視爲臺灣開創潛艦新時代之舉。
大陸軍事分析人士認爲,海鯤艦建造速度很快,技術準備在多國協助下相當地充分,從已知的參數觀察,性能相當先進,對於首次嘗試潛艇建造的臺灣而言,非常難得。
海鯤艦在臺船高雄廠區舉行下水典禮,實際上只是技術下水,等真正下水時可能會因爲保密原因不會公開舉行下水典禮。(圖/中央社)
首先,臺灣以前只生產過迴天魚雷和特戰用小型水下潛具,海鯤艦是臺灣歷史上首艘自制作戰潛艇,這一點就算得上具有時代意義的創新。而且第一次就跳過小型潛艇,直接設計建造大型常規攻擊潛艇,這與澳大利亞在莫里森總理時期打算自行開發核潛艦的激進構想類似。不過澳洲的核潛艇中途轉彎,由英美合作在AUKUS框架下提供技術並協助建造,因此如果臺灣海鯤艦開發成功,也算得上世界潛艇開發史上具有意義的嘗試。
其次,海鯤艦不只計劃激進,其建造進度大幅提前更是令人括目相看。一般首次建造都會因缺乏經驗而在進度上大幅落後,要如期完工都很難得,大幅延期完工纔是常態。但臺灣在2020年11月動工,2023年8月底就完成封殼,2023年9月技術完工下水,這甚至比一些經驗豐國家潛艇量產時期的生產速度還快。顯示海鯤艦的建造有很充足的技術準備,這當然與參與建造的國家與廠商充分的技術與經驗支援有密切關係。
維吉尼亞級核潛艦是美國海軍攻擊潛艇的主力,臺灣海鯤級據稱使用的是維吉尼亞級作戰系統的衍生版。(圖/諾格公司)
不過,海鯤艦目前只能算是技術下水,尚非真正下水,它必須要刷吸音塗料或貼消音瓦,並靜置一段時間,等艦上設備壓力與耐壓殼加工應力穩定後才能真正入水,這與其他船艦下水步驟有較大差異。一般很少有建造商在潛艇封殼塗刷完畢後就進行技術下水典禮,因爲此時潛艇耐壓殼鋼板還不穩定,可能會扭曲變形造成焊縫開裂。這次海鯤艦亮相時也可以看到非耐壓殼鋼板變形量很大,這是壓力殼應力還不穩定導致的蒙皮扭曲變形所致,據此也可以推斷其設計的下潛深度可能比外界推測的深度要大得多。不過,靜置後很多細節已無法遮蔽,可能會因爲保密考量而無法舉行下水典禮。
海鯤艦以劍龍級(圖)的架構改良而成,雖然如劍龍級的原設計有很多大膽嘗試,但海鯤艦並未沿用。(圖/中央社)
另有分析指出,海鯤艦技術下水時很多部位被包裹起來,但仍可以看出它應該是從劍龍級的架構改良而成。劍龍級的原設計有很多大膽嘗試,但海鯤艦並未沿用,它的側舷被動聲納基線比劍龍級長出一倍多,顯示其聲納的能力遠超劍龍級。此外,其火控系統可能是美海軍維吉尼亞級的衍生型號,這是極大的提升,這2點可能讓海鯤比日本大鯨級潛艇更先進。日本前海軍將領矢野一樹也指出,海鯤艦作戰系統很可能是美國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艦戰鬥系統的簡易版,其性能將略優於日本潛艦。
日本大鯨級是海上自衛隊最新式的常規潛艦,而海鯤艦的作戰系統是美維吉尼亞級潛艦的衍生版,日本軍事專家認爲海鯤艦會略勝大鯨級。( 圖/Hunini攝_Wikipeda)
有些分析人士評價稱,雖不見得一定趕得上日本或是美國的潛艦水準,但防衛中共已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評論還指出,對臺灣來說,海鯤級用了大量美國技術與裝備,一旦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可能會無法分辨是臺灣海鯤級潛艇還是美國的核潛艇在發動攻擊,這種模糊狀態很可能會對中共軍事決策者造成困擾。總之,臺灣自制潛艦有了零的突破,對海上防衛力量的發展與未來國防工業而言,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