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連鎖百強榜單:綜合零售仍有壓力 傳統業態變革尋增長

本報記者 劉旺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佈的“2023年中國連鎖TOP100”榜單,傳遞出連鎖行業的發展信號。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從整體來看,2023年連鎖TOP100企業不管是銷售規模還是門店總數,都較2022年實現了增長。但綜合零售和超市的壓力仍比較大,銷售額和門店數同比實現增長的企業佔比僅不到三成。

反觀便利店、專業店的整體經營狀況則較好,三分之二的企業銷售額、門店數比上年均有所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TOP100企業新增門店中,便利店、專業店合計佔比超過97%。

另外,胖東來也首次出現在連鎖百強榜單中,以13家門店、107億元銷售額位列第46位。

綜合零售和超市壓力較大

上述榜單顯示,2023年,連鎖TOP100企業銷售規模爲2.03萬億元,門店總數22.66萬個,分別比上年的連鎖TOP100增長4.6%和8.3%。

連鎖百強企業中,綜合零售46家,超市23家,便利店15家,專業店16家。其中,綜合零售和超市增長壓力較大,銷售額和門店數同比實現增長的企業佔比不到三成。

記者注意到,2023年,永輝超市、物美、華潤萬家、盒馬、聯華超市等都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維華告訴記者,綜合零售和超市面臨壓力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在外部,貨架電商、興趣電商和社區團購對綜合零售和超市造成了衝擊;而在內部,超市業態相對來說,在品類、價格、營銷等多個方面都不佔優勢。

和君諮詢合夥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也認爲,總體來講,百貨超市這樣的綜合零售,根本上已經變成了傳統業態,處於一種逐步萎縮的狀態。“在這當中沃爾瑪實現了逆勢增長,但其實它的傳統大賣場總量並沒有上升,主要的增長應該是會員店和線上零售板塊。”

記者注意到,2024年以來,全國有多個品牌都傳出過關店的消息,包括永輝、沃爾瑪、大潤發、盒馬、天虹超市等。在業內專家看來,不同的企業的銷售額下降或關店,都有着不同的自身情況,原因各有不同,但一個事實是,傳統的超市、大賣場業態,需要在品類、價格、營銷、供應鏈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

便利店、專業店狀況良好

上述榜單顯示,便利店、專業店經營狀況較好,有三分之二的企業銷售額、門店數比上年均有所增長。2023年TOP100企業新增門店中,便利店、專業店合計佔比超過97%。

如美宜佳、中石化易捷、羅森,銷售額都呈現增長,美宜佳的銷售額和門店數量均實現雙位數增長,還有孩子王、屈臣氏、壹玖壹玖等專業店,在數據上都有良好表現。

李維華認爲,隨着GDP的增長、城市人口增多、上班族生活節奏加快、夜生活豐富等,便利店的生意就會變好,這是宏觀因素導致的。而聚焦業態自身,其特點就是便利性、即時性和服務性,小而精、小而美、速度快、有特色,這樣的業態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而對於專業店的增長,文志宏認爲,細分賽道的專業店,目前仍處於行業紅利期,像藥店、零食量販,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都出現了一些行業整合、併購,這也幫助頭部企業擴大門店數量。而在專業店的服務體驗性,是其銷售額增長的重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在上述榜單中,銷售額和門店數實現雙位數增長的企業有13家,其中包含多家便利店或專業店,如美宜佳、大參林、鳴鳴很忙(含零食很忙、趙一鳴)、羅森、壹玖壹玖、好特賣等。

連鎖企業變革求增長

對比2019年的銷售數據,2023年TOP100企業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恢復景象。在可對比的75家企業中,40家企業銷售額超過2019年,35家銷售額依然低於2019年。從門店數量來看,42家企業門店數超過2019年,2家企業門店數不變,31家門店數下降。

而整體來看,連鎖零售企業仍面臨諸多挑戰。40家年銷售規模超過2019年的企業中,也僅有18家企業2023年的銷售額和門店數較2022年實現雙增長,分別是沃爾瑪、居然之家、美宜佳、銀座、銀泰、集百控股(原世紀華聯)、京東五星電器、大參林、孩子王、羅森、柒一拾壹、大張、德百、新星、十足、黃商、鮮豐水果、唐久。

李維華告訴記者,未來連鎖企業要想實現增長,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首先是產品。產品是根基,在品類組合、爆品、輔助品、自有品牌等多個方面下功夫,保證上新率;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把新時代的短視頻、電商、直播融合進來,以複製特許經營模式爲主線,全觸點、全媒體、全渠道、全域運營;再次是品牌。在當下,品牌的影響力十分重要,新一代主流消費人羣強調悅己消費,要求情緒價值高,要培養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最後是人才和團隊。團隊要有時代特點,要年輕化,要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同時,對線下有深入的研究。

同時,李維華認爲,企業運營的“五駕馬車”也十分重要,分別是培訓體系、信息化數字化體系、金融資本體系、物流供應鏈和電商。要運用好這“五駕馬車”帶動企業發展。

文志宏也表示,與如今的電商對比,傳統業態在商品、供應鏈等方面的能力已經沒有絕對優勢。在此情況下,就要做到更有差異性和性價比,才能吸引消費者,傳統業態還是要對人、貨、場進行再造。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