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奇景:阿特拉斯彗星可望橫掠夜空
澳洲天文學家邁克爾·馬蒂亞佐(Michael Mattiazzo)在3月20日拍到的阿特拉斯彗星(圖/Southern Comets Homepage)
彗星,在古代也許是不祥之兆,但是如今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夜空奇景。據天文學資料統計,「平圴每10年就會有一個肉眼可見的彗星」,然而在過去的10年,我們沒等到明亮的彗星從地球上掠過,實爲可惜。好消息是,這樣的彗星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到達,它叫做「阿特拉斯彗星」(Comet ATLAS C/2019 Y4 )。
太空網(Space.com)報導,說到彗星,稍有年紀的天文愛好者仍然會懷念1996、1997年,相繼有兩個明亮的彗星造訪太陽系內側,1996年來臨的百武彗星(Comet Hyakutake C / 1996 B2),雖然彗核不大,但是地球正巧處在最佳觀測點,並且拖曳着超長的彗尾,彗尾長度達到50個月亮長,橫過半邊夜空,實爲驚人。隔年的20世紀末大彗星」海爾-波普彗星(Comet Hale-Bopp,C/1995 O1)彗核奇大,造就的亮度達到-1.4等 ,雖然彗尾沒有百武彗那麼超級長,但是仍然有7個月亮長。然而就在海爾-波普彗星 離開後,天空就沉寂了頗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北半球。
1996年的百武彗星,彗尾長度達到50個月亮。(圖/成功大學)
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有世紀末大彗星之稱。(圖/NASA)
2007年的17P霍姆斯彗星(Comet Holmes )出現「亮度大爆發」,但充其量只增亮到2.3等;同年(2007年)的麥克諾特彗星(Comet Mcnaught,C/2006 P1)與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omet Lovejoy,C/2014 Q2)確實亮度與體積驚人,可惜是專屬南半球的天文盛宴,北半球無緣一見,至於2013年曾經有望成爲世紀大彗星的艾桑彗星 ( Comet ISON,C/2012 S1 ),結果它離太陽過於接近而解體,又讓大家空歡喜一場。
2007年的17PP霍姆斯彗星。(圖/NASA)
2007年的麥克諾特彗星,相當壯觀,可惜只有南半球可見。(圖/歐洲南方天文臺)
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有着極長的彗尾,可惜只有南半球可見。(圖/歐洲南方天文臺)
2020年4~5月的夜空可能有機會看到彗星,它名叫阿特拉斯彗星,天文編號C / 2019 Y4,首次發現是在2019年12月28日,當時位在大熊座,亮度只有20等,相當微弱,但是之此以後愈來愈明亮,目前亮度已超過天文學家原先預期,因此寄予厚望。然而,鑑於彗星的命運一向相當的不確定,因此,天文學家也提醒天文迷,在期待的同時,也不要抱太大希望,以一種平常心的態度來等待。
這枚彗星並非是天文學家所觀測到,而是由小行星地球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ATLAS)所發現,這個系統是夏威夷天文臺與NASA合作的人工智慧天文測量系統,並經過優化,其目的是發現較小的接近地球天體。然而這一回,它發現一顆彗星。
雖然初次發現它時,亮度只有20等。這比肉眼能見到的最暗星(6等星),還要暗上約398,000倍,當時它距離太陽約4.39億公里,也就是3個天文單位,大約是在小行星帶。
但是隨着彗星更接近太陽,就會變得愈來愈明亮,天文學家發現,到了3月17日時,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已達到8.5等,雖然仍是很暗,但是比原本預期的亮度,高出600倍以上。如果照着這樣子的變化持續下去,那麼它的確有機會成爲夜空的驚奇。
一部分的天文學家認爲,它不致於像艾桑彗星那樣解體,因爲它的軌道,與1844年大彗星的軌道幾乎相同,其運行軌道是6000年,因此有一種看法推測,阿特拉斯彗星可能是在遙遠的過去,曾經與1844年彗星是同一枚,只是之後分裂了,因此它們仍運行同樣的軌道。
不幸的是,彗星是很難預測的,天文學家雖然有這樣的假設,但是在沒有接近前,沒人能預料它會多亮。著名的「彗星獵人」約翰·博特爾(John Bortle)表示,他在週日晚上(3月15日)通過15 x 70雙筒望遠鏡,首次看到了阿特拉斯彗星,但是卻頗爲失望,因爲目前的亮度過於昏暗,他說:「如果它是真正重要的訪客,它的外觀應該會更加清晰。相反,我們充其量只能模糊的身形。也就是說,它的亮度並沒有照着原預期那樣,穩定的持續增亮,最近它不怎麼增加亮度。
接下來能做的是隻有等待,幸運的是,它在三月和四月的路徑,對北半球的觀察者非常有利,因爲它將處於極地,並且始終處於地平線之上。隨着夜幕降臨,它位於西北偏北天空的一半以上。目前,這顆彗星位於大熊座西部,之後在3月29日移動到鹿豹座,它將一直持續到4月,到了5月中旬,它會靠的太接近太陽,而無法被我們所看見,等到它繞過太陽以後,是6月左右的事。
阿特拉斯彗星是否繼續發亮,甚至可以肉眼所見,目前尚不知道。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