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腦科學研究院發起特殊病例項目資助,探索生命科學的“金星”

5月25日,在2024年全球罕見病科研論壇暨中國罕見病科研及轉化醫學大會上,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宣佈成立特殊病例國際學術社區,併發布“探索生命科學的金星”資助支持計劃。

TCCI創始人陳天橋表示:“這一創意來自中國臨牀醫生,我們希望資助和支持全球醫生尋找特殊病例,與神經、認知、人工智能等科學家合作交叉研究。”

陳天橋還稱,交叉研究凸顯了大腦和生命科學基礎研究、腦疾病臨牀研究的全新價值,他呼籲公衆更多關注罕見病領域。“建設疾病大隊列數據庫相比,特殊病例研究是一項細水常流的事業,我們會用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投入。”他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提出“探索生命科學的金星”這一概念的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神經醫學專家趙重波教授。趙重波表示:“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太陽系裡的其他行星完全相反,對它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天體物理學的進展。我堅信,在生命科學領域,這樣的個性研究也會收穫令人驚喜的成果。”

在很多疾病領域,經常會發現與常理相違背的病例,例如,阿爾茨海默症一直被認爲是衰老導致的退行性疾病,但也有罕見的二三十歲的確診病例;嚴重睡眠不足會導致健康損害甚至危及生命,但有海外莫旺氏綜合徵患者幾個月不睡覺卻一切正常;意外腦損傷後,10多年的重度抑鬱症病人也能徹底自愈。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趙敏教授介紹稱,神經科學史上最有名的病人之一菲尼斯·蓋奇,被鐵棍穿透頭顱破壞額葉,性情大變,但很可惜限於當時條件,沒有留下充分的記錄及樣本。今天,隨着技術的進步,希望能夠彌補這樣的缺憾。

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腦健康研究院院長、特殊病例社區專家委員徐一峰教授表示,特殊病例不同於罕見病病例,也不同於疑難雜症病例,關鍵在於是否足夠特殊,對此的研究能否找到基礎研究、臨牀研究的新視野和盲點,產生新突破。

他介紹,該計劃第一批試點內部徵集,收到了20多個國內外病例,在確保符合醫學倫理規定的前提下,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確定資助5個。其中一個項目的對象是一位具有極其超羣、過目不忘能力的自閉症患者。同批獲得資助的還有冰火交融的發作性睡病和精神分裂症共病、早發性顳葉癡呆等3個隨訪型項目,

“我們期待通過深入研究,揭開人腦如何實現超級記憶能力之謎,探索培養更多最強大腦的可能,同時治療腦疾病的新方法。”徐一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徐一峰介紹,社區組織了專家委員會,每3個月對醫生提報的病例進行評審,包括是否具備足夠的特殊性和研究價值,是否真實以及符合醫學倫理。資助項目分成三檔,隨訪型資助金額不高於5萬元人民幣,主要是完整收集病例資料;研究型資助金額爲10萬至30萬元人民幣,深入研究型資助金額爲30萬元以上,資助醫生和跨學科學者的合作研究。

此前,TCCI已經與華山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設立了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人工智能與精神健康前沿實驗室;並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成立了TCCI加州理工神經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