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運費難扛!歐洲爆航運亂象 小咖業者根本說不上話
歐洲中小企業吸收航運成本面臨挑戰,和航運公司議價空間受限。(圖/達志影像)
全球航運供需瓶頸未解,疫苗短缺致使新冠疫情仍不見一絲曙光,全球供應鏈失序的情況下,亞洲到歐洲航線運價持續飆升,歐洲的中小企業叫苦連天,本就高昂的成本,再受到日益漸漲的航運運價擠壓,導致這些中小企業比起大企業,和航運公司的議價話語權則要小上許多。
國際航運自去年疫情爆發後,不僅供不應求的惡劣情形加劇,塞港事件也不斷上升,在許多因素的發酵下,航運運費屢創新高,日前大陸寧波舟山港因有碼頭工人染疫,暫停梅山碼頭運作,然儘管如今恢復營運,由於先前已導致貨物嚴重堵塞,沉積的貨物仍需幾周的時間來消化,換言之,該港口對航運供應鏈的影響在短期內仍然持續發酵。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根據德魯裡航運公司(Drewry Shipping)數據顯示,從上海至荷蘭鹿特丹每40呎櫃的運價上升至13787美元,較5年前飆升了近10倍;5年前的平均價格約落在1670美元左右。
Drewry執行董事達瑪斯(Philip Damas)表示,如今運價漲勢不停歇,高昂的運價成本約佔服裝、玩具等1箱貨物的3%,達幾年前約10倍,而若是向傢俱、家用電器這種體積大且低利潤的產品而言,佔比將會再高上許多。
SME United企業政策總監Luc Hendrickx指出,這對中小型企業吸收運價成本而言,無非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這也導致他們在和航運公司的議價話語權,不如大公司般那麼有份量,「歐洲的小企業都處次要的角色」。
居高不下的運價讓許多企業面臨不少壓力,整體供應鏈變得越來越緩慢,外加美國購物旺季「黑色星期五」將至,玩具、服飾等需求將隨之攀升,然供需瓶頸延燒,業者紛紛擔憂這將導致旺季面臨無貨可賣的窘境,屆時消費者恐將面臨更高的價位或是更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