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強國”大家談丨如何在鄉村學校做好體育教育?
人民網聯合報道組
日前,北京、西安等地紛紛出臺政策,要求從2025春季學期開始,轄下的小學、初中進一步增加體育課時長,提升教學質量,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此舉,讓“如何上好體育課”再一次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
“你的體育課,莫不是數學老師教的吧。”這句帶有戲謔的玩笑話, 在全國邊遠地區的部分學校卻是尷尬的現實。由於缺少專業的體育教師,這些學校的體育課往往由文化課教師代替,導致體育課不受重視,學生也學不到真正的體育運動技能。
如何在教育資源還不足的鄉村學校做好體育教育,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民網近期採訪了多位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兩會代表委員,他們或常年關注鄉村體育教育問題,或身處鄉村體育教育一線。對於其中目前仍存在的困境,有着最直接和最真切的感受,也在各自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一些針對性的經驗做法。
天津市政協委員、女排奧運冠軍、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魏秋月,近年來一直熱衷做體育支教工作。她去過全國很多地方支教,帶孩子們一起練習排球,給他們講體育故事、體育精神。“我從中看到,體育對青少年成長影響非常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鄉村的孩子。”
魏秋月說,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體育不僅是一項身體活動,更是一種精神磨礪和品格塑造。通過支教讓孩子們科學準確地掌握一項體育技能,爲他們的成長帶來更多可能性。“體育支教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運動員、體育院校參與到支教隊伍中,破解鄉村體育師資不足等難題。”
“鄉村體育教育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鄉村青少年身體素質、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固原市科技局局長赫麗娟表示。她經過調研發現,寧夏部分地區鄉村體育教育尚有師資力量不足、體育設施匱乏、體育文化氛圍不濃等問題。
赫麗娟給出四點針對性建議: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補充專業教師,提升教師素質;二是改善體育設施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合理配置設施器材;三是優化體育課程設置,保證課程時長和質量,開展體育課程創新;四是營造體育鍛煉氛圍,組織體育活動和競賽,加強家校合作。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江西省政協委員、共青團贛州市委書記楊志正聚焦提升鄉村體育教育水平,通過“青少年+體育+公益”的方式,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爲鄉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觸和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
楊志正表示,2022年以來共青團贛州市委牽頭,爲贛州市多所鄉村中小學捐建了操場(體育場),並捐贈了籃球架、籃球、足球、球服等,極大改善了鄉村學校體育辦學條件。每年還招募數百名專業的足球和籃球志願者,在鄉村中小學開展體育支教活動。此外,還成功舉辦了各類體育賽事和活動,進一步激發鄉村青少年對體育的熱情和參與度。
在國家層面上,近幾年,體育總局會同多部門,積極牽頭“送體下鄉”“體育支教”等活動,爲許多鄉村青少年帶去優質的體育教育資源。在各方努力下,相信鄉村學校的體育教育困局將逐漸破題,更多的鄉村孩子將能享受體育鍛煉樂趣,健康快樂成長。(歐興榮、寬容、張靜淇、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