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結合布袋特色 素人創作魚型陶盤好看又好用

新塭社區及國小60名素人花2個多月的時間創作出兼具美觀及實用的魚形陶盤吊飾。(張亦惠攝)

新塭國小五年級學生吳守白一圓上陶藝課的夢想。(張亦惠攝)

布袋當地網紅漁村張娜娜(左)將在地特色菜餚盛進陶藝家李俊蘭(右)製作的陶盤中。(張亦惠攝)

縣長翁章樑(右一)、文基會執行長陳尚雍(左一)與陶藝家李俊蘭(右二)合照。(張亦惠攝)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陶藝下鄉紮根,去年在梅山、竹崎開課後獲得好評,今年移至海區布袋鎮舉辦,請來榮獲工藝之家的陶藝家李俊蘭上課,結合布袋漁產主題,60位素經歷2個多月,製作出魚形陶盤及擺飾,除是藝術,也能作爲生活上的使用。

文基會執行長陳尚雍說,布袋新塭有豐富漁產又以蝨目魚故鄉聞名,因此選定新塭社區及學校,設定和漁產相關的主題,讓60位素人以陶土創作,除學習新的事物,也大開眼界全新美學感受。

文化基金會3日在新塭國小舉辦成果展,請來布袋當地網紅漁村張娜娜設計10道地方特色料理,將廚藝與陶藝美學結合;布袋鎮農會家政班也以在地食材製作9宮格便當,行銷在地農產。

五年級學生吳守白表示,11歲前都在委內瑞拉求學,國外學校有美勞課,主要是教導畫畫及製作跟節慶有關作品,例如耶誕節馬賽克拼貼,一直想學陶土卻沒機會,直到年初進到新塭國小就讀,遇到陶藝藝術下鄉列車,一圓上陶藝課的夢想。

李俊蘭指出,完整的陶藝作品需經過練土捏陶,待作品全乾後素燒850度10小時,再等降溫24小時候纔可上釉,並釉燒高溫1240度12小時,最後再次降溫24小時纔可完成,過程非常繁雜,且必須專心守候在窯邊,是體力精神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