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豐南區:讓每個孩子“好上學”“上好學”

寬闊平整的操場、嶄新的教學樓、智能化的教學設施……11月6日,記者走進唐山市豐南區西城學校,一座現代化校園呈現在眼前。據瞭解,2023年8月28日,該校與豐南區第二中學、胥各莊鎮銀豐中學、閱山幼兒園集中投用,涉及從高中到幼兒園4個學段,有效解決了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問題,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年來,豐南區堅持擴增資源、優化佈局、提升質量、做強保障,城鄉齊頭並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提升教育質量、改善教育結構上“補短板”,在優化資源配置、縮小發展差距中“強弱項”,讓每個孩子“好上學”“上好學”。

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好學校辦在“家門口”

每到早晚高峰時段,一輛輛“長鼻子”校車,穿行於豐南區城鄉道路,校車上醒目的黃色,在車流中格外亮眼。

“這些年,豐南區累計投入2800萬元,將全區92輛校車全部更換爲最新國標校車,同時承擔每輛校車日常運營開銷,讓學生乘車不花一分錢。”豐南區教育局局長郝連興說,該局採取定員、定點、定時、定速、定線“五定製”等運行管理辦法,共安排跟車教師133名,實現了跟車員、安全員與家長間的“手遞手”交接。

日總行駛里程3531公里,惠及村莊262個,每年6000多個家庭從中受益……對農村家庭來說,開到家門口的校車,承載着安心,也連接起優質教育資源。

早在2014年,豐南區便被教育部評爲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示範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讓孩子實現了‘好上學’,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有了新目標,那就是推動義務教育城鄉佈局優質均衡,讓孩子‘上好學’。”郝連興說。

綜合城鎮化進程、常住人口規模、人口變化趨勢等因素,豐南區科學測算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位需求,超前規劃未來五至十年城鄉學校佈局,把最好的地塊、最大筆的資金、最優的資源用在教育上。2021年以來,該區累計教育投入71.68億元,新改擴建及維修改造學校80所,其中新建學校4所,新增學位8000個,全面消除大班額問題。

學校建設是公共設施配套的第一要務。本着這一理念,豐南區在編制和調整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時預留充足教育用地,將新增建設用地、盤活的存量建設用地優先用於保障學校建設用地需求。未來三年,該區計劃再建4所學校,新增小學學位5080個、初中學位3200個。其中,在農村,啓動黑沿子小學異地擴建、黃各莊鎮3所中學撤併項目;在城區,啓動兆豐小學、春陽學校新建項目。

爲優先保障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豐南區不斷健全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增長機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2021年以來累計維修改造農村學校72所,全區實現標準化學校全覆蓋。

瞄準推動辦學理念、優質師資、教育資源等全要素城鄉共享的目標,豐南區還打造了城鄉教育發展聯盟體,提出創建一所城區優質學校幫扶N所農村薄弱學校的“1+N”發展聯盟體模式,形成豐南實驗學校與大新莊中學、尖字沽中學,實驗小學東校區與西葛小學、唐坊中心小學等10組幫教聯盟,覆蓋全區15個鄉鎮的30所學校,每年城鄉教師交流人數超200人,城鄉學校聯合立項並結項課題150多項。

從擠向城區到紮根農村,好老師伴在“娃”身邊

11月6日,午休時間,豐南區王蘭莊鎮畢武莊小學教師王欣儀決定回“家”小憩。而從辦公室步行到“家”,僅需兩分鐘。

寬敞明亮的房間被收拾得乾淨又溫馨,衛生間、淋浴器、洗漱臺應有盡有。王欣儀的“家”,是學校免費提供的標間宿舍。

“這是我工作日的‘家’,真正的家在城區。”王欣儀說,她是土生土長的豐南人,2019年從南開大學碩士畢業後成爲一名教師,去年9月正式入職這所鄉村小學。

一位來自城裡的名校高材生,爲何選擇到農村教書?“教書育人是我的夢想。大學期間認識了幾名來自農村的同學,瞭解到他們艱苦的求學經歷後,我便決心爲鄉村教育出一份力。”王欣儀說。

最初,王欣儀的家人對她的決定頗爲不解。“當他們看到學校的好環境,瞭解農村教師的好待遇後,轉而給了我支持。”在王欣儀看來,豐南區的農村教師崗位已成爲“香餑餑”。

畢武莊小學校長董志忠已在鄉村學校工作了30多年,他說:“過去村裡的老師總想往城區裡擠,現在越來越多的好老師選擇紮根鄉村。光我們學校的老師就有好幾名碩士畢業,南開大學、燕山大學等高校的都有。”

讓好老師自願留下來,伴在農村娃身邊,得益於豐南區推行師資力量優質均衡的好政策。“我們圍繞師資引進、績效分配、業務提升等方面實施多項改革舉措,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校際辦學質量差距。”豐南區教育局教育總督學韓志剛介紹。

定鄉鎮、定學校、定學科,豐南區推行“三定”招聘辦法,建立新教師服務期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師資的年齡、學科、學歷等結構性問題。目前全區教師本科學歷佔比91%、研究生學歷佔比5%、教師專業對口率達100%,農村學校教師本科以上學歷佔比88.9%。

爲促進教師紮根農村、深耕一線,豐南區實施“超崗低聘、重崗重酬、傾斜一線”績效改革,推動資金獎勵向班主任崗位、農村學校和一線教學崗位傾斜,鄉村教師年績效工資大幅提高。

專家培訓請進來,研修學習走出去,掛職交流育名師,資源共享建平臺……豐南區多措並舉,與京津名校開闢精品課程、優質課件、教改案例等多種資源的共享平臺,同時制定豐南師德標準、文明教師標準、教師成長標準及師德負面清單、教師信用清單等“三標準兩清單”指標體系,推進教師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

從成績優秀到全面優秀,好課程培育“三好生”

11月6日,記者在豐南區王蘭莊學校六年級3班教室裡,發現一張進步獎勵榜單,每名同學名字後,都印着數量不一的小紅花。

“最開始,這是班裡底子最差的學生,鼓勵得多了,進步動力也就大了,如今他的成績進步最快。”指着紅花數量最多的學生名字,該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王夢璐說,爲讓每個孩子都跟得上,她堅持放慢課堂節奏,進行差異化課堂提問,簡單的問題就讓底子薄弱的學生回答。

“學校離城區較遠,生源水平參差不齊,但高質量教學不能只抓優等生。”王蘭莊學校校長楊乃東說,學校大力推行課堂改革,實現“學生都‘上車’,老師再‘開車’”。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成效,靠培養出的學生素質來體現。“讓學生從成績優秀到全面優秀,纔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豐南區教育局督導室主任李金山說。

以好課程培育“三好生”,豐南區創新舉辦“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德”教育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融入學生日常行爲習慣養成過程,同時推動“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基地”建設,培育足球、抖空竹等中小學體藝特色項目30餘個,組建音體美、手工、科技等500多個社團和小組,有效實現“課上+課下”銜接拓展。

爲創新教研模式,豐南區以區級研訓中心組爲龍頭,將全區中學分成4個片區,小學分成6個片區,創建10個區級研訓聯合體,實施“區級學科立標、片級拉練觀摩、中心校集體備課、學校跟蹤把脈”4項舉措,拓寬“教研員領航、視導員示範、名師骨幹包聯、新老教師結對”4條路徑,形成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優勢互補的教研聯動格局。

與此同時,豐南區還建立起“1351”學生成長大數據評價體系,即依託“1”個學生成長平臺,構建校、家、社“3”方主體評價機制,形成德智體美勞“5”育融合評價內容,輸出“1”份學生綜合評價成長報告,爲學生進行全員、全過程、全場域的綜合素質畫像。

堅持用“線上資源均衡”助推“線下優質均衡”,豐南區積極推進智慧課堂建設,實施校園信息化、感知化、智能化工程,建成智慧校園綜合服務中心,搭建豐南教育雲平臺,配置雲桌面計算機6300多臺、多媒體教室1200餘個、自動錄播室93個,實現城鄉中小學千兆光纖和無線網絡全覆蓋。

(原標題:唐山市豐南區:讓每個孩子“好上學”“上好學”)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