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雙控配套方案出臺,2025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基本建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已有了時間表與路線圖,下一步該如何落地實施?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印發《完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明晰了路線圖的實施細節。《方案》作爲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的重要配套文件,依舊是着眼於服務地方碳考覈、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工作,重點推動完善區域、行業、企業、項目、產品等層級碳排放覈算制度和標準,部署了8個方面23項具體任務。
本次《方案》着重強調了碳數據基礎建設以及制度從上到下的完整性。2022年《關於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實施方案》就提出由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牽頭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本次《方案》進一步明確提出到2025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基本建成並定期更新,依舊由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參與。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碳中和信息管理技術研究所執行所長羅小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建立國家層面的權威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一是有利於增強碳排放統計覈算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全面性和時效性,爲提升碳排放統計覈算能力,服務社會低碳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二是有利於提升企業、產品碳排放覈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更準確地反映企業低碳發展水平;三是有利於推動國際互認,增強對外履約透明度,提升出口產品碳足跡可信度,服務對外貿易發展。
當前,地市級層面的碳數據基礎仍然薄弱。《方案》明確指出,到2025年,國家及省級地區碳排放年報、快報制度全面建立。並且強化省級及以下地區碳排放統計覈算基礎能力,推動地市級編制能源平衡表或簡易能源平衡表。羅小虎認爲,能源平衡表能全面反映一定時期內一個地區的各類能源的供應、加工轉換、終端利用過程,是掌握地區能源生產消費情況,碳排放特徵和減碳潛力的重要基礎工具。編制簡易能源平衡表對於地市來說是提升其碳排放治理能力的一項任務,有助於地方政府掌握清楚本地區碳排放情況。同時,更加詳實的數據統計也能爲向下科學公平分解減碳任務提供支撐。
此外,《方案》提到,要儘快公佈一批主要能源品類和重點基礎產品碳排放因子,爲地方、企業開展覈算提供基準數據。羅小虎認爲,第一批主要能源品類可能會包括電力、煤炭、天然氣、燃油。特別是電力的優先級比較高,現在雖然全國碳市場已經明確不納入電力間接排放,但一些國際規則還是需要覈算電力排放,例如CBAM和歐盟電池法案。主管部門已經發布了全國、區域電網、省級電網層面2021年的電力排放因子。未來,電力排放因子還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進一步細化,例如各地區分時段的排放因子,從而引導用戶低碳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接軌方面,《方案》提出,針對減碳增匯貢獻突出的項目,研究制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構建立足國內、銜接國際的項目碳減排覈算體系。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碳市場專家譚琭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我國現有的CCER及地方碳普惠本質上屬於內部消化,即國家市場或試點市場實現自給自足。
在COP26上各締約方就《巴黎協定》第六條規定達成了共識,各成員國可以在自願原則基礎上開展合作,實現其國家自主貢獻中所承諾的減排目標,尤其是通過國際市場機制。
譚琭玥指出,《巴黎協定》第六條爲兩種市場方法和一種非市場方法建立了框架。其中市場機制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一是允許減排單位在國際間的轉讓(6.2款),二是建立與項目相關的減排的量化基礎(6.4款)。“英國已建立了一套較爲長期的碳預算賬本體系,而中國亦處於設計碳賬本階段。我認爲,此次《方案》體現出了中國需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重要性。中國擁有自然碳匯等諸多優質的資源,要推動這些資源在國際市場上發揮價值,建議進一步推進形成中國的碳賬本,未來也可以跟《巴黎協定》第六條進行更多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