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提三力 強管理 促減負
【來源:江蘇省教育廳_市縣動態】
[編者按]2024年是"雙減"三週年總結、轉段、深化的關鍵之年。在工作實踐中,涌現出一批"雙減"、科學教育工作典型案例。江蘇省4地區入選2024年度全國"雙減"及科學教育工作優秀案例。
自2021年“雙減”政策實施起,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以“333”模式對區域作業管理協同發力、精準發力、持續發力,有效促使作業減負工作落實落地。
“三動”聯合,提升作業管理協作力。爲防範作業管理“內卷化”,營造“內力驅動、上下互動、點面帶動”的“三動”聯合態勢,形成改革合力,共推管理工作。內力驅動,協同管理。將“解讀政策”強化意識和“明確責任”釐清邊界相結合,條目梳理並分層加以解讀跟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相關的政策文件,建構各歸其位、聯合協同的管理態勢。上下互動,動態優化。將“自上而下”管理要求和“自下而上”基層反饋相結合,針對發現問題,強化要求規範管理,根據基層反饋,科學研判優化流程,營造良性互動、即知即改的管理氛圍。點面帶動,均衡發展。將“以面促點”挖掘典型和“以點帶面”帶動後進相結合,推介典型案例,展示優秀做法,爲作業管理薄弱學校提供可借鑑樣本,打造典型引領、均衡發展的共生樣態。
“三段”路徑,提升作業管理精準力。明確“深入調研、科學研判、精準施策”的“三段”工作路徑,有效防範作業管理“形式化”,提升管理實效。對標要求,深入調研。採用“3個1”方式過程性掌握區域作業管理的總體狀況和個體質態,即每學期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展1次問卷調查,每學年對10所中小學校開展1輪視導評估,每學期針對作業管理問題學校開展1次駐點檢查。基於調研,科學研判。將摸查發現的問題梳理形成正面與負面清單,加粗作業設計、輔導、反饋等環節的“綠線”,劃出作業佈置、批改等環節的“紅線”。針對研判,優化實施。出臺作業控量提質相關實施意見以及管理規範,完善並明確作業減負提質工作的制度性要求和保障性機制。
“三環”監管,提升作業管理持續力。構建“常態督查、智能管控、雙重監督”的“三環”監控體系,有效防範作業管理“短時化”,形成閉合迴路,促進標本兼治。常態督查,及時糾偏。通過督學督導、教學視導對各中小學作業管理進行常態督查,學校結合督查反饋撰寫整改報告,明確整改進度、壓實主體責任。數智賦能,實時監控。通過“智能管控”平臺實時監控各班各科作業時長、作業質量、作業批改、作業講評以及糾錯鞏固等情況。雙重監督,精準管理。對作業管理三類主體實施雙重監督。區局接受政府和社會雙重監督,學校接受區局和家長的雙重監督,教師接受學校和學生的雙重監督。班級藉助“作業備案單”統籌協調每日家庭書面作業總量,確保學科作業比例科學合理。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