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資料吃出新味道」 兩岸考古合作可期

圖爲陝西考古博物館展出的西漢早期彩繪陶俑(陳冠宇攝)

陝西考古博物館館長種建榮表示,臺灣在考古研究上「老資料吃出新味道」,過去兩岸合作研究的經驗愉快。(陳冠宇攝)

前臺北縣縣長、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參觀陝西考古博物館後,就大陸對古文物的維護稱讚不已。(陳冠宇攝)

中國大陸在考古發現上不斷有新突破,揭開越來越多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紗。有大陸的重量級考古學者認爲,臺灣雖然沒有太多新的考古資料,但是卻能透過整理研究讓「老資料吃出新味道」,因此兩岸在考古方面仍有許多合作交流空間。

近日,2024陝臺文化交流周主要活動之一的「中華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於西安舉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考古博物館)院(館)長種建榮出席研討會,他於場邊受訪時提出前述觀點。

談到兩岸考古發掘的合作,種建榮首先表示,大陸和臺灣的考古都是同根同源,皆始於1921年瑞典考古學家安德森(Johan Gunnar Andersson)在中國考古,其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也培育出中國考古學的泰斗級人物。

種建榮接着指出,每年兩岸都有文化交流活動,臺灣與大陸的考古研究者私下也有許多合作。他說,過去殷墟的一部分文物留在臺灣,雖然沒有新的發掘,但是臺灣在整理研究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老資料吃出新味道」。而大陸是有新(考古)資料,加上臺灣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大陸的傳統觀點,雙方在合作上是非常愉快的。

種建榮直言,到現在,他和中研院史語所的許多研究者都還保有聯繫,合作也是持續不斷,儘管目前暫時沒有出現以官方爲主導的交流,但還是有民間、學者之間的交流合作。

陝西考古博物館是大陸首家考古專題類博物館,於2012年籌建,2022年4月試開放,截至當時,陝西考古博物館的建設方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了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各個歷史時期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標本等20萬餘件。

出席陝臺文化交流周,也參觀了陝西考古博物館的前臺北縣縣長、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提到,館內一幅壁畫花費4年時間進行修復、搬移與組合,由此可見大陸對於古文物的維護、愛護、珍惜與分享,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這也是對於文化、文明的珍惜。

周錫瑋接着說道,這種文明和文化其實是在我們的思想裡面,在我們的創意裡面,甚至在我們未來世界環境的創造裡面,是一個非常美的基礎。大陸從考古學到自然環境的維護,再到文物的回覆與分享,這種精神是讓大家感到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