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BB Call文化: 90年代人手一機 自創「5536」「4457」數字密碼通訊

個性化的呼叫器,較受青少年喜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10/21 章家源攝影)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改用傳呼機(俗稱BB Call)代替智慧型手機通訊。然而,近日發生傳呼機爆炸事件,因數百名成員使用傳呼器,引發大規模爆炸,已造成9人死亡。BB Call在臺灣90年代被廣泛使用,當年許多人「機不離身」,還自創出獨特的「數字密碼」通訊,並將BB Call配戴在腰間上,臺灣人稱它爲「扣機」。

拓展呼叫器業務,經銷廠商在電信局前擺起攤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0/02/10 李阿明攝影)

臺灣在1976年開放單音型無線電叫人業務,那時的呼叫器只能在收訊時發出嗶嗶聲。直到1988年纔有了數字顯示型,能顯示數字或符號資訊,呼叫器的使用也更加便捷。到了1990年代,更進一步發展出中文顯示與各種加值功能,1990年的BB Call用戶數一度達到432萬,在行動電話興起前成爲盛行的通訊設備。然而,到1990年代後半期,行動電話逐漸普及,BB Call因而開始沒落。

1990年代的社會中,大家使用BB CALL,利用數字密碼和朋友保持聯繫。當時許多人都非常依賴這種新型通訊工具,將呼叫器佩戴在腰間,腰懸BB Call就是潮流人物。在使用扣機時,很多朋友創造出各種數字代碼,例如:「5366」 我想聊聊、「4457 」速速回機「456」 是我啦、「5408」我是你爸、「709」去喝酒,簡單的數字便能知道對方要傳達的訊息。

當然許多情侶間會透過數字傳情,有時看到一串數字,就會開心地笑起來,例如「3854335」三不五時想想我、「1314520」一生一世我愛你、「5649335」無聊時就想想我。有些密碼則是情人之間的特殊約定號碼,一種心領神會的私密訊息。

腰懸BB Call就是潮流人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6/1 楊嘉慶攝影)

要解讀這些數字並不難,不必慌張,只需要多次念出來,尤其注意諧音,保證你一定能夠理解其含義。掌握了這些技巧後,會發現其實並不難。這些一串串的數字被用來傳達情感,有些是用來表達愛意,有些則有可能用來罵人。下次當年長一些的人談論起扣機時,你就可以跟上話題了,並分享關於這些數字密碼的有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