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河靜死魚事件一年後 越南五億美金賠償流向不明
▲臺塑鋼廠排放廢水導致魚羣死亡,賠償5億美元給政府已繳納完畢,但當地民衆仍不清楚賠償金流向。(圖/越南最前線臉書授權提供)
臺塑與中鋼合作投資的「臺塑河靜鍊鋼廠」於2008年成立,在2016年4月起陸續傳出附近海域、魚塭,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狀況,甚至有潛水員潛水後死亡,臺塑將廢水排入海中的情事接着被揭露,引發當地居民羣情激憤,數次串聯在臺越南移工及臺灣環保團體上街示威,臺塑後賠償約5億美元(相當臺幣160億元)給當地政府,並繳納完畢,但當地民衆不清楚賠償金流向。
2017年6月30日,是臺塑河靜死魚事件一週年。但悲劇並沒有在此落幕,根據天主教新竹教區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環境法律人協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臺灣人權促進會、中研院彭保羅副研究員等指出,臺塑與越南政府的秘密協議下,當地漁工時至今日也尚未完全受償,且環境仍受污染,無法工作;加上政府封鎖當地媒體,讓外界無法得知對於這樣的狀況。
當地民衆透過天主教會指控,臺塑河靜廠未曾將環境監控資訊公開,也未曾與當地居民溝通。儘管臺塑宣稱已經在越南政府指導下,改善所有53項環保違規,但迄今外界仍不知道這53項內容爲何,對於民間團體發文詢問相關問題亦完全未迴應,甚至無從信任未來這類事件不會再發生。然而,今年5月29日,臺塑河靜鋼鐵廠年產能350萬公噸的一號高爐已經正式點火,進行生產。然而隔天廠區即發生爆炸事件,令當地居民更加不安。
▲當地漁工到今天還沒拿到應有的賠償,環境仍受污染無法工作。(圖/越南最前線臉書授權提供)
根據環境法律人協會表示,越南政府與臺塑河靜廠以各種姿態現身媒體,蔡英文政府卻未曾出面,似乎毫無監管責任;主管對外投資的經濟部,更不斷抗拒相關修法。聲明團體在此呼籲蔡政府,應檢討「新南向政策」與《產業創新條例》,建立管理機制,防範臺灣資本侵害外國環境與人權,以免經濟貿易的合作,變相爲臺灣企業剝削東南亞弱勢人民的生存資源。
具體而言,聲明團體對政府提出以下四項訴求:
一、 臺塑應公佈其於2016年4月排放的有毒物質、排放原因、相關調查與檢討報告。
二、 臺塑應建置完整、透明、開放民衆參與的環境監控系統,包括說明現已建置的環境監測系統以及後續將建置的環境監測內容及時程,並承諾未來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三、 臺塑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正視因海洋污染而受害的民衆,並提供合理之賠償。
四、 臺灣政府修正「新南向政策」,將環境、社會與人權保障,納爲赴外投資廠商的基本義務。
五、 經濟部應修正《產創條例原則》,並修訂《公司對外投資處理辦法》,提高大型對外投資的審查密度,並就其違背事項課予處罰或撤銷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