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F-5E戰機墜海背後:飛行小時數超過6260個小時

(原標題:觀察|臺“空軍”F-5E戰機墜海背後)

10月29日,臺灣地區空軍(以下簡稱臺“空軍”)第七飛行訓練聯隊1架F-5E戰鬥機,因發動機故障在臺東近海墜毀。飛行員朱冠甍雖成功跳傘逃生,但墜海後送醫傷重不治身亡。朱冠甍母親稱,其子曾說“F-5早晚會出問題”。

臺“空軍”的F-5戰鬥機。

機型老舊的困擾

上世紀80年代前,臺灣地區“空軍”的裝備都是以購自美國爲主。隨着中美關係的改善,美國拒絕向臺“空軍”出售F-16戰鬥機。因此,臺灣當局轉而採取自研的方式,爲其空軍提供裝備,如IDF戰鬥機、AT-3攻擊教練機。不過,需注意是,儘管這些武器裝備被臺灣方面冠之以“自研”的名頭,但仍得到了美國的技術幫助。如IDF戰鬥機就得到了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西屋電子和摩托摩拉公司的技術援助,AT-3則是與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合作設計。此外,臺“空軍”還於上世紀90年代從法國購買了“幻影”2000-5戰鬥機,嘗試武器外購來源多元化。

目前,臺“空軍”有3.5萬人,裝備約550架各型飛機,其中約400架爲戰鬥機。這其中既有外購自美國、法國的F-16A/B block20、“幻影”2000-5戰鬥機,也有臺灣漢翔航空工業組裝的F-5E/F戰鬥機,以及其自研的IDF戰鬥機等。

在空中作戰力量方面,臺“空軍”作戰聯隊有1個基地指揮部、5個戰術聯隊和1個飛行訓練聯隊。其中,松山基地指揮部主要提供行政專機服務。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駐臺機場和澎湖機場,裝備IDF戰鬥機。第二戰術戰鬥機聯隊駐新竹基地,裝備“幻影”2000-5戰鬥機。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駐臺中清泉崗機場,裝備IDF戰鬥機。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駐嘉義機場,主要裝備F-16戰鬥機,還裝備有UH-60M等型號的直升機。第五戰術混合聯隊駐花蓮機場,除F-16、F-5F戰鬥機外,還裝備同型偵察機RF-16和RF-5E。第六戰術混合聯隊駐屏東神鷗基地和金門機場,裝備E-2K預警機、C-130H運輸機和P-3C反潛機。第七飛行訓練聯隊,駐臺東志航基地,裝備F-5E/F戰鬥機,也是這次墜機身亡的朱冠甍所屬部隊

幻影”2000-5戰鬥機。

當下,臺“空軍”裝備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機型老舊,更新換代壓力大。戰鬥機佔臺“空軍”所有飛機總數的比例較高,但就戰鬥機機隊來看,部分機型老舊,換代升級壓力較大。F-5戰鬥機自2018年起開始逐步退役,“幻影”2000-5戰鬥機,在2000年至2020年期間也需要進行更新換代。儘管臺“空軍”對其F-16A/B機隊進行了升級,採購了66架F-16C/D block70,但升級工作要到2023年才能完成,F-16C/D block70尚未交付。至於“幻影”2000-5機隊,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臺“空軍”也很難從法國或歐洲找到替代機型。

就拿此次出事故的F-5戰鬥機來說,1965年11月28日,臺“空軍”得到了第一架F-5A戰鬥機,由此開啓了F-5戰鬥機在臺“空軍”的歷史。當時,臺“空軍”一共獲得92架單座F-5A戰鬥機和23架雙座F-5B戰鬥機。F-5A服役了近22年,F-5B則服役31年。1968年,臺灣當局與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商談合作生產F-5E/F戰鬥機的事宜。1974年,第一架臺灣經授權由漢翔航空工業生產的F-5E戰鬥機出廠。一共生產了242架單座F-5E和66架雙座F-5F,佔F-5系列全球生產量的1/4,臺“空軍”也由此成爲世界上最大的F-5戰鬥機使用方。此後,漢翔航空工業還對F-5E/F進行了改進,並提出採用IDF相關技術的Tiger-2000升級計劃。不過,由於臺“空軍”決定逐漸退役F-5E/F,所以TIger-2000計劃無果而終。

臺“空軍”裝備的F-16戰鬥機。

教練機青黃不接

漢翔航空工業曾與美國合作生產UIH-1H直升機,F-5E/F戰鬥機,以及T-53和TFE-731發動機,與外國企業合作研製IDF戰鬥機及配套的F125發動機等。但漢翔航空工業的自研能力和技術水平仍然有限。

IDF戰鬥機作爲漢翔航空工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其研製花費14年時間,大大超過同類飛機平均水平。況且,漢翔航空工業在研製IDF期間,還得到多家國外企業的技術幫助。即便如此,IDF的技術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被嘲諷爲“我不能飛”(I don't fly)。此外,受限於纖弱的機體和羸弱的發動機,IDF性能平平,改進升級潛力空間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F-5E墜機事件,也反映出臺“空軍”戰鬥先導教練機老舊,亟需更換的問題。然而,漢翔航空工業羸弱的技術研發實力,使得接替F-5戰鬥機承擔戰鬥先導任務的所謂新機型T-5“勇鷹”教練機,在各方面都顯得十分勉強,甚至可以說奇怪。

戰鬥先導教練機主要爲飛行學員提供高級飛行技巧、基本戰術和武器方面的訓練,能夠節約在戰鬥機上進行適應性訓練的時間,降低訓練成本,減少對戰鬥機壽命的消耗。同時,戰鬥先導教練機還能幫助現役飛行員保持飛行技術,並可用於戰術研究,降低日常訓練成本。在有些國家,戰鬥先導教練機還升格爲作戰飛機,承擔一定防空巡邏、對地攻擊等任務。

滿掛導彈的IDF戰鬥機。

漢翔航空工業研製的T-5教練機於今年6月10日首飛,預計2026年能夠服役。目前,T-5教練機的研製進度,基本符合臺當局和漢翔航空工業制定的計劃,表現尚可。不過,這也許是T-5教練機唯一“尚可”的地方。

雖然臺當局和臺媒大肆宣傳稱,T-5教練機是一型全新研製的飛機,其性能甚至超過大陸研製的L-15高級教練機。然而事實是,T-5教練機的基本設計仍然以IDF戰鬥機爲基礎,可以視爲簡化版IDF。其只是在發動機附件位置、中後機體寬度、機翼厚度、主起落架位置等處與IDF不同,同時採用了10%的複合材料。這些變化無非是這些年航空技術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幾十年來,漢翔航空工業仍然還在IDF上“繞來繞去”,其設計研發基本功並未有多大提高。

然而,作爲戰鬥先導教練機,T-5教練機並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T-5教練機的基礎IDF戰鬥機本就是出名的動力不足,但其兩臺有加力的F125-GA-100渦扇發動機使其好歹能夠突破音速。在設計T-5教練機的過程中,漢翔航空工業很奇怪的爲其安裝了兩臺F125-GA-100的無加力版本——F124-200TW渦扇發動機,使其最高飛行速度只有0.9馬赫。同時,作爲戰鬥先導教練機,T-5教練機必然要承擔武器和戰術訓練,卻在設計中被漢翔航空工業拆除了火控雷達機炮、半埋式中距空空導彈發射架和翼尖導彈發射架等。在沒有火控雷達的情況下,T-5教練機只能進行無制導炸彈和無控火箭彈的訓練,甚至連基本的機炮射擊訓練都無法進行,戰鬥先導教練機承擔的高級別空戰訓練則更是不用想。儘管如此,臺當局和漢翔航空工業仍然宣傳T-5具有“平戰轉換”能力。漢翔航空工業總經理馬萬鈞對臺媒說,如果掛導彈就不是教練機,而是戰機,所以T-5目前是教練機。在馬總經理眼中,戰鬥機和教練機的差別如此簡單、如此之小,T-5教練機被設計成現在這個樣子,一點都不奇怪。

T-5“勇鷹”教練機由IDF戰鬥機改進而來。

飛行員訓練不足

臺“空軍”訓練和軍紀風氣也存在很多問題。根據統計數據,目前臺“空軍”飛行員的年均飛行小時數,已落後於解放軍。如在2018年的“漢光34號”演習中,臺“空軍”1架RF-16撞山,飛行員吳彥霆身亡。據報道,吳彥霆2009年畢業,其年均小時數約115小時。2017年11月,臺“空軍”1架“幻影”2000-5戰鬥機失蹤,飛行員何子雨的年均飛行小時數約爲150小時。

反觀對手,在實戰化訓練的推動下,大部分戰鬥機部隊飛行員的年均飛行小時數超過200小時,有的甚至達到240小時。連裝備二代機的部隊,其飛行員的年均小時數也能達到170多個小時,超過臺“空軍”三代機飛行員。

訓練不足的同時,臺“空軍”的違紀、腐敗問題也很嚴重。如《大公報》近日報道,臺“空軍”與美國方面價值6.2億美元的“愛國者3型導彈延壽案”,高層事先竟不知情。直到美國方面公開相關消息後,他們才獲知。據報道,這項軍購案,不僅臺“空軍”司令、臺防務部門長官沒有簽名覈定,臺防務部門“戰略規劃司”“後勤次長室”也不知情。類似逃避監督的做法,在“臺軍”軍購案中並不鮮見,這爲個人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提供了機會,成爲“臺軍”腐敗的一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