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這項紅斑性狼瘡治療 可降復發助病童正常生活

臺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江伯倫(左起)表示,紅斑性狼瘡是風溼免疫科最難控制的疾病之一,五年存活率僅約85%,不少病童因嚴重感染、腎衰竭或腦出血死亡;圖爲臺大醫院兒童紅斑性狼瘡研究團隊。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大醫院與臺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近期完成一項回溯性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作爲紅斑性狼瘡患者「維持性治療」,可提升療效,用於評估疾病嚴重程度的「紅斑性狼瘡疾病活動指數」數值,2年內可由8降至4,且可降低腎炎嚴重程度及死亡機率,並減少使用類固醇造成的副作用。醫師表示,維持性治療可有效預防復發、減少類固醇副作用,讓病童快樂成長。

該項研究全名爲「使用Rituximab作爲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人之有效輔助治療」,研究方法是依照過往兒童紅斑性狼瘡患者病歷進行整理,並加入40名兒童及青少年患者,使用生物製劑維持治療,與53名未曾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進行對照比較。

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庭瑋說,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長期慢性發炎會導致患者多重器官破壞,且年紀輕的患者症狀較爲嚴重;傳統治療是使用類固醇,但臨牀上常有幼年型紅斑性狼瘡家長詢問,因類固醇藥物副作用高,希望有替代的治療方式,使用生物製劑單株抗體即是可以維持疾病活性、預防復發減少類固醇用量的方式。

林庭瑋解釋,過去生物製劑多用在患者急性復發期,或出現狼瘡性腎炎期間,且必須每週、雙週施打,本研究的維持性治療則是用在病情相對穩定時,且只要半年施打一劑,就可有像維持活性,預防復發,並減少類固醇用量。

臺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江伯倫表示,紅斑性狼瘡是風溼免疫科最難控制的疾病之一,五年存活率僅約85%,不少病童因嚴重感染、腎衰竭或腦出血死亡;患者若長期施打類固醇藥物,副作用是腎絲球遭破壞,許多患者必須洗腎,且兒童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導致髖關節壞死,或影響生長髮育,以生物製劑早期控制疾病,減少類固醇使用時間,可幫助病童迴歸社會正常生活,減少死亡,是紅斑性狼瘡治療關鍵。

不過,該項生物製劑維持性治療尚無健保給付,患者必須自費使用。江伯倫表示,目前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生物製劑共有兩種品項,每月要價動輒數千至數萬元,期待健保署將其納入給付,維持性治療能省下病人因復發住院帶來的醫療費用支出。另,生物製劑使用不宜浮濫,否則恐會導致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下降過多,或B、C型肝炎復發等情況。

臺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表示,臺大兒醫成立至今邁入10週年,身爲國家級兒童醫院,希望照顧急、重、難、罕病人,紅斑性狼瘡是難以診治的疾病,不少重症患者都由他院轉送臺大兒醫治療,風溼免疫科花費許多心血照顧病人,本次研究的維持性治療生物製劑,希望未來能納入健保給付,讓更多孩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