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學館籌備處掛牌 盼重現文學風景

「臺北文學館籌備處」昨(19)日於「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現址掛牌,詩人嚮明、張默作爲代表,爲「臺北文學館」揭牌。(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文學館籌備處」昨(19)日於「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現址掛牌,多方合作凝聚與擘劃對文學館的想像與共識,作家陳若曦、向陽、黃光男、隱地和封德屏等多位文化人與市長柯文哲一同揭牌,將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的「臺北文學館」籌備處掛上,宣告籌備處開始啓動。

柯文哲表示,城市經營需要長期累積,臺北文學館是必要的,今年的預算會先從寬編列,以利籌備處進行,盼讓臺北成爲自由多元宜居永續的象徵。臺北文學自60、70年代白先勇的經典作《臺北人》、王文興以紀州庵爲場景的代表作《家變》;80、90年代張大春新寫臺北的《公寓導遊》、朱天心重遊臺北的《古都》;乃至近期改編影視、重現中華商場風貌的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等,都可見臺北文學風景的繁盛。

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也廣邀國內外華文作家、文學研究者,一同寫下對於臺北文學館籌備處的祝福與期望,共有近400位海內外文化人將祝福話語回傳,於籌備處「祝福牆」上展示。文訊雜誌社也邀請5個城市的華文文學代表,一同以影片形式慶賀。其中臺灣作家白先勇就強調臺北作爲亞洲知名的文化中心,文學館是當務之急,除了文獻歷史資料典藏,也應有演講廳、展館,期望臺北文學館能成爲臺北地標。

籌備處掛牌同時,也展出白先勇《玉卿嫂》電影改編手稿、《臺北人》與林海音《城南舊事》不同年代版本、吳濁流慶賀《臺灣文藝》10週年墨寶以及葉石濤於東京大學演講的珍貴日文手稿。臺北市民20日起只要出示身分證件,即可免費入館,運用相關研究索引資源,或於館內閱讀。